“板凳爸爸”告訴我們:身教重于言傳
2018-01-26 10:16:56 來源:漢網(wǎng)

1月21日,有媒體報道了一名從上海打工返回家鄉(xiāng)過春節(jié)的宜賓籍農(nóng)民工,因為他背著自己在工地上做的小木凳乘車19小時,帶回家給孩子寫作業(yè)用,被媒體稱為“板凳爸爸”。錄制有其對話的短視頻3天之內被播放330多萬次,中國之聲、中國新聞網(wǎng)等媒體微博轉發(fā),這位不知名的“板凳爸爸”一夜之間成為舉國關注的“網(wǎng)紅”。(2018年1月24日紅星新聞)

近年來,隨著新舊觀念的快速更新?lián)Q代,家庭中孩子和父母的代溝逐漸加大,這也就勢必造成許多孩子的家庭教育出現(xiàn)問題。當然,更有一種是因為父母在外打工,造成許多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嚴重缺失。許多留守兒童在學校里表現(xiàn)大多不是很好,試圖只通過學校教育的方式來教育好這些留守兒童,必然造成問題的遺留甚至嚴重。

新聞中,“板凳爸爸”的走紅勢必有助于我們進一步反思家庭教育問題的解決之道。就家庭教育的一般方式而言無非就是言傳與身教,而在大多數(shù)的家庭中,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更多是通過言傳的方式,也就是不斷給孩子講一些自己感覺比較重要的道理,希望通過講這些道理的方式,來引導孩子轉變觀念。但是,通過現(xiàn)實的效果來看,大多數(shù)孩子喜歡接受一些新的觀念,導致他們排斥父母反復說的一些在他們看來比較老套的觀念。“板凳爸爸”告訴我們:身教重于言傳。他重視孩子的教育,想讓他們寫作業(yè),并不是單純地掛在口頭上,而是用實際行動,工作閑暇之際,給兒子親手做了個小板凳,讓兒子有個屬于自己的板凳寫作業(yè)。為了能讓兒子感受到父親的愛,他選擇帶著這兩個板凳踏上19個小時的火車。我們并不知道后續(xù)報道,但是我們可以想象他兩個兒子接受了板凳之后的感動,他們會用實際行動來回復父親的行動。

網(wǎng)友之所以會被“板凳爸爸”的行為所感動,是因為大多數(shù)人在現(xiàn)實的生活中沒有做到身教重于言傳,即使有的做到身教,也不具有示范作用。為此我們需要反思如何做才算是給孩子展示好的身教?做好子女的家庭教育,不僅是給孩子提供經(jīng)濟支持,更是讓兒子體驗或者認識到這些支持背后的艱辛過程。生活當中,每個家庭的情況各不相同,不一定都通過自制小板凳的方式來教育自己的兒子,但是可以選擇用其他的方式來給孩子做好示范。這些示范的方式不需要怎樣的復雜,反而一些細節(jié)能夠更加深入人心,就像新聞中“板凳爸爸”親自做的小板凳那樣,親自帶著兩個小板凳坐上19個小時的火車,然后讓自己的兒子知道這里面包含的父親的愛與期望,遠非金錢所能衡量。

生活當中可能還有成千上萬個類似“板凳爸爸”的行為,我們要不斷地發(fā)掘他們,讓他們給我們的生活提供更多的正能量,讓家庭的溫情變得更加突顯,讓他們不斷提醒我們家庭教育中身教重于言傳。(李洪才)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