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干部求“太平”群眾等“支持”的扶貧尷尬
2017-05-25 12:01:59 來源:漢網(wǎng)

當前,扶貧工作如火如荼,在各地均取得顯赫成果。但有些地方,有些干部,有些村民,卻為一己私利,或求“太平”,或等“支持”,將國家的扶貧政策帶入怪圈,陷入尷尬。

為應(yīng)對檢查,有干部到貧困戶家“裝兒子”,意圖蒙混過關(guān),“粉飾太平”;為不勞而獲得錢物補助,有村民“以貧為榮”,爭當貧困戶,恬不知恥地坐等“支持”。扶貧工作的本意,是讓黨員干部將技術(shù)、物資、信念和政策帶到因病、因殘、因缺勞動力、缺資金而貧困的村民手中。所謂精準扶貧的對象,絕不是那些不思進取、坐享其成之人;所謂幫貧助困的干部,絕不是那些弄虛作假、作風(fēng)劣鄙之人。

把跪求“太平”的“用心”深入到身體力行的扶貧工作中。2016年3月,四川馬邊7名扶貧干部在前往勘察扶貧重點道路“峨馬路”的途中遭遇巖石崩塌,全部遇難;今年3月,新蔡縣駐村第一書記趙超文因在扶貧一線積勞成疾,突發(fā)心肌梗塞,經(jīng)搶救無效不幸去世;民權(quán)縣包村干部李耀軍與群眾同吃同住,廢寢忘食,村里的20戶貧困群眾有了脫貧產(chǎn)業(yè),實現(xiàn)了穩(wěn)脫貧……曾經(jīng),黨的好干部焦裕祿雪夜探訪貧困百姓,實干實抓的精神感動了全國人民,今天,我們的扶貧干部也應(yīng)以此為垂范,用腳下的泥土詮釋念茲情懷和扶貧決心。想要讓扶貧政策全面落地,取得扶貧攻堅的全面勝利,就必須向形式主義扶貧宣戰(zhàn),沒有愚公移山志,贏不了脫貧攻堅仗。

把坐等“支持”的“毅力”灌輸?shù)搅⒅久撠毜纳a(chǎn)生活中。從小就明白“人窮志不窮”的含義,經(jīng)過自身的不懈努力,只差國家扶貧政策這陣“東風(fēng)”,于是幫襯來得恰到好處,村民實現(xiàn)順利脫貧,生活富足。通過自我振作,學(xué)技術(shù)、學(xué)經(jīng)營、勤勞作、善持家,政府幫一把,自己蹬一腳,擺脫貧困指日可待。貧窮不可恥,“志窮”方可悲。所謂扶貧先扶志,如果村民沒有脫貧的斗志,只有“等靠”的庸碌散漫,即便暫時脫離貧困事實,也難保不會返貧,貽害子孫未來。

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使數(shù)億中國人甩掉了貧困的帽子,經(jīng)過多年的減貧工作,現(xiàn)在剩下的都是“硬骨頭”。唯有干群齊心,心勁同使,走出扶貧的怪圈和尷尬,才能讓幫扶措施和幫扶項目真正有效地執(zhí)行下去,達到預(yù)期的目標和結(jié)果。(謝睿菡)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