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人脫褲驗傷,到底羞辱了誰?
2016-01-07 09:19:27 來源:漢網(wǎng)

據(jù)報道,1月4日下午,西安的宋先生持軍殘證在高新區(qū)都市之門地面停車場要求免費停車被拒,因停車場工作人員質疑,深感受辱當場脫褲驗傷。此事被報道后,引來各路人馬義憤填膺、口誅筆伐。

分析這一事件始末,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工作人員的詢問可能并無惡意,只是按公司規(guī)定行事,之前宋先生出示殘疾證可以免費停車是基于不影響公司正常經(jīng)營下的“偶爾幾次”,而非每天停車。而宋先生不知此中緣由,以為是對自身的質疑與歧視。說到底,這個事件看起來并非是誰在侮辱誰,而更像是一個誤會。

然而,回到“脫褲驗傷”這一事件的原點,大概誰也不會想到,一起因“車停哪里”而聚焦起來的小事,最后卻演變成了脫褲驗傷的嘲諷劇。而大家之所以憤憤不平,恰恰是因為當事人確實是殘疾人,而且是在救災中受傷致殘,以至于面臨質疑時倍顯心酸。這無疑刺痛了社會敏感的神經(jīng),所謂脫褲驗傷,感覺被羞辱的卻不僅僅是當事人本身,更是我們的自尊心和道德感。這一事件既反映了當下制度對殘疾人關照的不足,又折射了殘疾人自身在面對集體無意識傷害的過度敏感。

據(jù)統(tǒng)計,中國有八千五百萬殘疾人,是極其龐大卻弱勢的一個群體,他們的內心脆弱而敏感,往往需要比常人更多的尊重。我們在媒體宣傳中會有意識的呼吁對殘疾人的關愛,但卻忽視了集體無意識對殘疾人的傷害。持殘疾軍證的宋先生在面臨詢問“傷在哪兒”時,我愿意相信停車場工作人員并非惡意,而宋先生以脫褲驗傷的方式來表示對質疑的極端反感與反抗也并非初衷。不得不承認,無意識的歧視性語言,更容易對被歧視對象造成傷害,同時也更容易把當事人心理與認知導入歧途,固化和放大社會偏見。說到底是社會的無意識歧視給殘疾人制造了心理障礙。

鄧樸方曾言“不是不人道,而是不知道”。縱觀這一事件,雙方因為對對方的不了解、不知道而陷入僵持。于當事人來說,若雙方有更多了解,脫褲驗傷就絕不會是“被辱”后的無奈之舉。于我們而言,走心、用心的尊重理應成為大家的道德自覺,若我們?yōu)闅埣踩藙?chuàng)造了不歧視的環(huán)境,那么殘疾人群體也許就能無感地接受他人詢問。(史飛飛)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