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怎能為行政審批“代言”?
2014-02-17 14:17:48 來源:漢網

近日,一位省人大代表展示了他制作的“行政審批長征圖”:一個投資項目從獲得土地到辦完手續(xù),需經過30多個環(huán)節(jié),蓋上百個章,最少歷時272個審批日。在中央進一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大形勢下,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的問題,令人深思。(2月17日 《人民日報》)

長征,往往比喻的是經過千辛萬苦、沖出層層重圍最終達到目的,而這位人大代表口中的“長征”,直指行政審批,顯然有一番用意。筆者不禁想問,“長征”咋就“代言”行政審批了呢?

長征途中,紅軍隊伍前有堵截、后有追兵,面對的是敵人反動派,而行政審批服務對象面對的卻是“人民公仆”,這是它們之間的本質區(qū)別。敵人反動派的目標是千方百計扼殺革命隊伍,人民公仆卻應該本著一切為民的思想,為服務對象解憂除慮。如此一來,當“長征”為行政審批“代言”時,究竟是“美化”了曾經的反動派,還是諷刺了今天的“人民公仆”?

為阻止紅軍轉移,無論是湘江兩岸的重兵,還是大渡河橋的鐵索,敵人可謂是想盡了方法,設立了一個又一個關卡。在服務對象的辦事過程中,也通常會面對很多“關卡”,比如這位人大代表所指的“30多個環(huán)節(jié),蓋上百個章”。隨著全球化的不斷加快,名目繁雜的審批事項,顯然有悖于市場經濟發(fā)展規(guī)律,一些原本有作用的審批事項失去了存在的意義,甚至阻礙著一些正常經濟行為的發(fā)生,成為了真正的關卡。當“長征”為行政審批“代言”時,是否意味著“昔日的敵人關卡穿越到了今天”?

兩萬五千里、前后歷時兩年,是對紅軍長征最簡單的數字總結。整整兩年,紅軍艱難保存了革命有生力量,然而在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今天,花兩年時間做一件事似乎值得再商榷一番。行政審批的最終結果,對企業(yè)來說,無非就是讓企業(yè)走上創(chuàng)造價值與財富、促進經濟社會發(fā)展之路,如果讓企業(yè)在“進門”的過程中便花上“兩年時間”,其損失的價值與財富咋能彌補?當“長征”為行政審批“代言”時,是不是真該問問“時間都去哪兒了”?

“長征”為行政審批“代言”,這不是“長征”的錯,卻恰巧讓人看到了當前行政審批機制的弊端,有人民公仆思想的錯位,有審批名目的繁瑣,也有寶貴時間的逝去。

行政審批背后,承載的是政府為民服務的承諾。管理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之路已走多年,我們更希望看到的是在行政審批身上政府為民服務的義務,而不是少數人手中的權力;更希望看到的是簡潔高效的辦事流程,而不是想起當年的紅軍長征!(冬月禾)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