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被逼婚”不要把自己逼到死角
2014-01-30 10:17:14 來源:漢網(wǎng)

29歲的王琰(化名)眼看年關將至,沒一絲高興,甚至感到害怕。昨天,她在漢口醫(yī)院心理康復科求診,說著說著就大哭起來。王琰邊說邊哭,她得知今年春節(jié)親戚們還在張羅給她安排相親,估計長假7天都不得安寧,哀求接診的醫(yī)生讓她住院治療,不用回家面對親戚。(1月29日  人民網(wǎng))

還記得《BJ單身日記》里不愿回家的瓊斯嗎?年年的圣誕瓊斯的媽媽都要為她安排一眾奇葩的相親對象,而瓊斯的親戚更是不放過任何可以調(diào)侃她的機會。于是每年的圣誕,家成為瓊斯最不愿回去的地方。新聞中的女孩就好像中國版的瓊斯,但是相比瓊斯自我嘲諷的幽默,她把“被逼婚”看得過于嚴重,以至于鉆了牛角尖。

父母的所謂“逼婚”其實只是緣于他們對子女的關心。在父母眼中我們永遠是長不大的孩子,似乎沒有了長輩們的督促我們的生活就會一團糟。“逼婚”好比小的時候父母總是愛問你“作業(yè)寫完了嗎”,看上去是在利用身為父母的威嚴逼迫孩子,其實只是在笨拙地表達他們對孩子的關心和愛。

雖然有時候表現(xiàn)得在和父母“做對”,但我們自己又何嘗不明白這一點。當初的孩子已然長大,能夠體會父母“逼婚”中的關心和期盼。而恰恰是因為懂得這份情感,還在單身的年青男女才會害怕回家,不是怕相親,而是擔心緣分未到不能回應父母的期盼。

其實無論“逼”與“被逼”,雙方都不是對立的敵我關心,恰恰相反這其中體現(xiàn)的是父母與子女之間深深的情感羈絆。明確這點,其實問題就好解決了。父母擔心我們是以為我們還是當初的小孩,做事沒有規(guī)劃,常常惹出事情要靠父母解決。正是這樣的慣性思維讓父母對于大齡未婚的子女憂心重重,深怕我們這次又會鬧出什么“亂子”影響了今后的人生。要想讓父母不再擔心其實也不難,只要讓他們相信現(xiàn)在的我們已經(jīng)可以把握自己的人生,做到這點父母也就可以把心放下了。

怎樣向父母宣告我們早已成熟了呢?首先就是不要用一些幼稚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好比“租女友”。一旦被發(fā)現(xiàn),這樣的欺騙只能讓父母回想起當初那個沒有完成作業(yè)絞盡腦汁編謊話的孩子,只會加深他們的焦慮。當然像新聞中這樣的女孩背負上如此沉重的壓力,甚至不惜要求住院來逃避面對父母是更加不可取的。不知女孩有沒有想過,要是父母知道你因為壓力這樣受傷該有多心疼,又會多擔心你無法照顧自己?

一個成熟的人面對壓力懂得通過合理的方式釋放,面對周圍人的不理解甚至挖苦可以從容地堅持自己內(nèi)心的原則,面對焦慮的母親能夠微笑地傾聽她甜蜜的嘮叨,可以妥善地將自己的想法傳遞給父母。

其實“被逼婚”是個甜蜜的煩惱,只要讓父母相信你能夠把握自己的生活,讓他們放下心來,這婚自然也就不“逼”了。(俞偉岸)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