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貸何以能“翻臉”成為高利貸呢?
2017-04-20 13:11:36 來源:漢網

“真是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了,兒子2016年12月份借了不到2萬元,沒想到才過去幾個月本金加利息就漲到了13萬元,我們賣掉了家里唯一的200株橡膠,還抵押上了我姐姐的退休工資,才還上其中的7萬元,還有6萬多元沒有還上,每個月的利息還要1萬多元。”4月18日,家住儋州市西培農場的老李(化名)帶著兒子小李(化名)找到記者時,他滿臉憔悴,面對兒子深陷校園網貸,真是急白了頭發(fā)。(4月19日《南國都市報》)

校園貸最初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分期平臺購買某些超出學生一次性支付能力的商品,既滿足學生的消費需求,也讓商家掙到了錢。筆者覺得這樣的出發(fā)點挺好的,而且當時的這些貸款機構都是一些專業(yè)的提供分期購物的平臺,像淘寶、京東這樣的電商巨頭旗下的消費金融平臺,相對比較正規(guī)。其收入一部分是貸款給學生所獲得的利息、服務費、手續(xù)費等,另一部分來自供應端的商品價格差價,相對合理也合法。

然而,隨著校園貸的普及,一些非法平臺也開始進入分羹,他們用“低門檻、高額度”作為吸引貸款者的籌碼大肆宣傳,從而回避“高利息、催款狠”的風險。借貸者一旦出現(xiàn)還款危機,便立即“翻臉”成為高利貸,利滾利讓許多借貸者越陷越深,最終無力償還,從而引發(fā)一場又一場的悲劇。

廣東某大學讀大二額小李為了買手機和電腦而成為校園貸的受害者。為了按時交上按揭款,小李便開始嘗試從各種不正規(guī)的校園貸平臺進行貸款,以拆東墻補西墻的方式還款。但是最終還是讓當初借貸的2萬元在4個月的時間里便“滾”成了13萬。并讓自己的父母、導師和同學陷入非法平臺的電話轟炸中。

究竟是什么原因讓校園貸“翻臉”成為了高利貸呢?筆者認為,缺乏有力的監(jiān)管是主要原因。首先,相關部門應該拿起法律的“掃帚”掃除那些不合法的“校園貸”,從而讓真正造福人民的合法貸款平臺能“開門見山”地出現(xiàn)在人們面前;其次,作為有完全的民事行為能力的大學生也應該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避免因虛榮而害人害己,當遭遇非法校園貸的違法行為,要懂得第一時間拿起法律的武器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劉正猛)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