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最后的老城墻?|?睡前分享
2022-10-08 10:48:00 來源: 解放日報
  多數(shù)人并不知道,上?,F(xiàn)存仍有幾段有數(shù)百年歷史的老城墻。在上海,城墻的興廢有其特殊之處,它們見證了上海歷史上的一次又一次的重大事件。 它們曾不僅是屏障,也是紐帶;不僅是名勝,也是家園;不僅是古跡和景觀,更是當代特殊的博物館和大課堂。


  上??h老城墻
  “老城廂”于此成型 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倭寇的接連來犯給當時上海的防務敲響了警鐘,由此“建造城墻”一事在邑紳顧從禮等人的倡議下開始被提上議事日程并得以落實。新城墻僅用時三個月便宣告完工。據(jù)潘恩《筑城記》記載,初建的上??h城周圍九里,初建時辟有城門六座,即:朝宗門(大東門)、寶帶門(小東門)、跨龍門(大南門)、朝陽門(小南門)、儀鳳門(西門,后稱“老西門”)、晏海門(北門、后稱“老北門”),另還辟有三座水門。 城廂,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獨特的地理區(qū)域概念。上海史研究專家薛理勇在《上海老城廂史話》一書中這樣定義城廂區(qū)域范圍:城墻以內(nèi)叫“城”,城外人口稠密,有一定經(jīng)濟活動的區(qū)域稱之為“廂”。所以城廂一般指代城內(nèi)和城外較繁華的地區(qū)。在上海開埠前,老城廂的地理覆蓋范圍大約是上??h城城內(nèi)區(qū)域以及臨江的十六鋪一帶。


  清同治年間上??h城圖 滬上老八景
  其二都離不開城墻 明萬歷年間,倭患平息,上??h城安寧。有士紳倡議,將城墻附近的廟宇搬上城墻,使之成為人們祈神和休閑之處,于是城墻上就有了“殿、臺、樓、閣”?!暗睢笔侵两襁z存的大境閣關帝殿;“臺”是今新北門麗水路口的振武臺,又叫鎮(zhèn)海樓,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建,后改廟宇,供奉真武大帝,遂稱真武臺;“樓”是萬軍臺上改建的丹鳳樓;“閣”是制勝臺上的觀音閣。在城墻上的“殿、臺、樓、閣”中,最負盛名的就要數(shù)大境閣關帝廟與丹鳳樓了。 大境閣關帝殿始建于明萬歷年間,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兩江總督陳鑾題字“大千勝境”,此為“大境”之由來。據(jù)說冬日雪后拾級登閣,遠眺吳淞江即今蘇州河南岸,但見在藍天之下,白雪皚皚,鋪陳視野,十分壯觀,遂成為當時“滬城八景”中的“江皋霽雪”。 而丹鳳樓早在南宋就有,是當時天后宮內(nèi)的一座樓,上海鎮(zhèn)市舶司使陳珩為其書匾,然而至元末樓毀匾存。明萬歷初年,丹鳳樓重建于萬軍臺上,重掛陳珩之匾額。由于丹鳳樓是“殿、臺、樓、閣”中最高的一座,登樓遠眺黃浦江、端午登高觀賞大賽龍舟的最佳地點,于是“鳳樓遠眺”就被列為“滬城八景”之一。曾經(jīng)的“丹鳳樓”雖早已不復存在,但在其舊樓原址處的“古城公園”內(nèi)又建起了一座新的“丹鳳樓”。


  《申江勝景圖》中的丹鳳樓 留不住的城墻
  留下了那些名字 盡管城墻與城門為保障上海的安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終究抵擋不住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道光二十五年(1845)起,英、美、法先后在上海開辟租界。十里洋場的崛起和繁榮,反襯了縣城的衰落。 20世紀初葉,隨著上海縣城內(nèi)外各類聯(lián)系的日益頻繁,老城墻在無形間就逐步成了當時影響老城廂發(fā)展的重要障礙。當時“拆城派”和“保城派”相持不下,折中派人士提出了不拆城墻、增辟城門的建議。直到清宣統(tǒng)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上海光復。當年11月24日,上海民政總長李平書召集各界人士在小南門救火會商議拆城事宜。李平書大聲疾呼,“今日時機已至,欲拆則拆,失此時機,永無拆墻之望矣!” 為拆除城墻而設立的“城壕事務所”在大境閣關帝殿成立了。當時的拆城墻并無精準的定向爆破,也無強力的大型破拆機械,只有人力錘鎬、手工釬鑿,以及四野鄉(xiāng)民的鋤頭鐵搭。當時拆下的磚瓦當即用于填入早已廢棄的護城壕溝,填筑了今天的人民路(當時為“法華民國路”,1949年后更現(xiàn)名)、中華路。而大境閣關帝殿這段城墻因當年設立的“城壕事務所”而意外地保留下來。 現(xiàn)在到上海黃浦區(qū)豫園地區(qū)走一走,小東門、老西門、小南門、跨龍路、尚文路、福佑路那些地名依稀能讓人們想起當年上??h城的城墻和城門。 2005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批準人民路-中華路以內(nèi)區(qū)域,即原上??h城墻內(nèi)總用地面積199.72公頃區(qū)域為老城廂歷史文化風貌區(qū)范圍,對區(qū)域內(nèi)歷史風貌進行保護。這就是上海中心城區(qū)內(nèi)整體性最好、規(guī)模最大的一處以上海傳統(tǒng)地域文化為風貌特色的歷史文化風貌區(qū)。被稱為“上海的根”的老城廂,文物古跡眾多,名園、名人住宅、會館、公所集中,豫園、老城隍廟、徐光啟故居“九間樓”、深宅大院內(nèi)精美的“書隱樓”等一批古跡遺址均得以保留。人們?nèi)钥蓮睦铣菐囊淮u一瓦,尋覓到上海歷史變遷中的種種生動痕跡……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原創(chuàng)稿件,未經(jīng)允許嚴禁轉(zhuǎn)載
  作者:李君娜 張敏蕾 微信編輯:皮小姐 校對:cp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