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座城的“比拼”
2017-12-01 12:59:34 來源:漢網(wǎng)

劉文良

\

作者近照

誰擁有人才,誰就擁有城市未來。武漢和鄭州,同為中部省會城市,同為正在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兩大城市群的龍頭城市,因為地緣的關系,兩座城市既為“芳鄰”,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又為“對標”,各顯其能,各揚其長,你爭我趕,奮楫爭先,雖然各有千秋,但是在人才的搶奪上卻又殊途同歸,無不求賢若渴,愛才有加。

今年6月23日,武漢市委組織部、武漢市委宣傳部、武漢市招才局舉辦百萬大學生留漢政策新聞發(fā)布會,響亮喊出“五年留住百萬大學生”的口號,出臺支持百萬大學生留漢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的9條政策,讓百萬大學生“落戶敞開門、就業(yè)領進門、創(chuàng)業(yè)送一程、服務送上門”。留住百萬大學生,有利于改善武漢人口的知識結構和年齡結構。武漢現(xiàn)有常住人口1060萬,戶籍人口800多萬,如果5年留住100萬大學生,人口的結構就能改善十分之一;再繼續(xù)保持五年,就有六分之一的人口結構進一步得到改善。

在爭搶人才方面,武漢不僅政策領先,而且行動制勝;不僅“留得住”,而且“請進來”,可謂內外兼修,左右逢源。今年5月29日以來,武漢啟動“百萬武漢校友資智回漢”工程,8所部屬高校,9場專場活動,實現(xiàn)簽約項目總投資額累計近1.3萬億元,掀起校友抱團聚力回報母校、助力武漢的熱潮,“武漢+母校+校友”的城市與高校共生共榮、校友與武漢的利益共同體、事業(yè)共同體、奮斗共同體的“同心圓”迅速壯大。

相比于武漢,鄭州的搶才行動雖則晚矣,但是不甘人后、后來居上。11月23日,鄭州市委、市政府舉行“智匯鄭州”人才政策發(fā)布會,向全球發(fā)出“聚賢令”,遍發(fā)“英才帖”,對塔尖人才高達500萬獎勵的重金“引才”,“零門檻”落戶、人才安居、購房補貼等保障舉措“留才”,并聘請許家印、施一公、閻連科等8人為“鄭州人才特使”,其力度之巨,強度之高,尺度之大,不僅遠超武漢,而且在鄭州前所未有,被稱為“史上最強人才政策”。

筆者是生于斯、長于斯的中原之子,生活于斯、工作于斯的鄭州市民,鄭州是筆者的“第一故鄉(xiāng)”;筆者在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度過四年大學時光,11月26 日又以武漢校友的身份參加了“資智回漢”華中師范大學專場活動,武漢堪稱筆者的“第二故鄉(xiāng)”。在鄭州,沐浴著史上最強人才新政的冬日里的和煦春風拂面;在武漢,親身感受校友回報母?;仞佄錆h的熱潮,不禁為“兩個故鄉(xiāng)”聚智攬才的政策、舉措、行動激動不已、心潮澎湃、感奮萬千。誠然,在GDP總量、城市首位度、人口數(shù)量、人均收入、高校數(shù)量特別是在“雙一流大學”建設方面,鄭州比之于武漢還有較大短板和差距,但是作為我國人口第一大省、經濟總量位居全國第五的河南省的省會城市,作為國際性現(xiàn)代化綜合交通樞紐中心城市,作為人口凈流入位居全國前列的城市(過去五年人口凈流入185萬人,未來會進一步加速),伴隨著眾多國家戰(zhàn)略和平臺落地中原落子鄭州,鄭州迎來了千載難逢的發(fā)展良機,正在將高速公路、高鐵、高架橋當作飛機跑道,開始了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飛翔。鄭州學然后知不足,知差距而后勇,正在全速追趕武漢的鏗鏘步履。我們有理由相信,武漢、鄭州,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的“中國夢”征途中,比學趕超,比翼齊飛,兩座城市的明天一定更加出彩?。ㄗ髡呦蒂Y深媒體人、鄭州日報地產部主編)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