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夢人︱英雄城市編年史·2019年
2022-10-08 15:25:00 來源: 長江日報


  年度關鍵詞
  追夢人
  ● 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
  ● 2019年,我們將隆重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70周年華誕。70年披荊斬棘,70年風雨兼程。人民是共和國的堅實根基,人民是我們執(zhí)政的最大底氣。一路走來,中國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創(chuàng)造了舉世矚目的中國奇跡。新征程上,不管亂云飛渡、風吹浪打,我們都要緊緊依靠人民,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以堅如磐石的信心、只爭朝夕的勁頭、堅韌不拔的毅力,一步一個腳印把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yè)推向前進。
  2019年,有機遇也有挑戰(zhàn),大家還要一起拼搏、一起奮斗。
  ——國家主席習近平二〇一九年新年賀詞


  2019年10月18日,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在漢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到會宣布開幕。
  次月,習近平在批示中稱贊,“這次國際軍事體育盛會的成功舉辦,向世界展示了新時代的中國形象,宣示了中國和平發(fā)展主張”。
  ■ 3月
  ◎ “萬里茶道”獲申遺資格
  “萬里茶道”正式獲得申遺資格,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 4月
  ◎ 路特斯工廠動工
  吉利控股集團旗下英國豪華汽車品牌路特斯(蓮花)整車工廠在武漢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動工,由此,武漢成為全國汽車產業(yè)布局車系最齊全的城市。
  ■ 5月
  ◎ “中國共產黨紀律建設
  歷史陳列”展覽開展
  歷時3年完成的“紀律建設永遠在路上——中國共產黨紀律建設歷史陳列”展覽在武漢開展。1927年,中共五大在武漢召開,大會選舉產生中央委員會和黨的歷史上第一個中央紀律檢查監(jiān)督機構——中央監(jiān)察委員會。
  ■ 9月
  ◎ 智能網聯(lián)汽車破冰
  國家智能網聯(lián)汽車(武漢)測試示范區(qū)揭牌,武漢首次發(fā)放智能網聯(lián)汽車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這也是全球首次發(fā)出的自動駕駛車輛商用牌照,標志著智能網聯(lián)汽車從測試走向商業(yè)化運營開啟了破冰之旅。
  ■ 10月
  ◎ 楊泗港長江大橋通車
  武漢市第十座跨長江大橋——楊泗港長江大橋通車,是長江上第一座雙層公路大橋,自此武漢形成“十橋兩隧”過江新格局。
  黃旭華被授予
  “共和國勛章”


  2016年12月20日,黃旭華在辦公室內與同事交談。新華社記者熊琦 攝
  2019年9月29日上午,人民大會堂,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親自為黃旭華頒授了“共和國勛章”。
  發(fā)言中,黃旭華動情地說:“此生屬于祖國,此生無怨無悔。”
  黃旭華院士是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的總設計師,為了中國核潛艇的建造,一度隱姓埋名三十載。
  1958年,面對西方大國不斷加壓的核威懾,我國啟動核潛艇研制,黃旭華被選中加入其中。
  此后,黃旭華遠離家鄉(xiāng),與家人中斷了音訊。幾乎從零起步,他和同事們用算盤和計算尺,計算出核潛艇上大量數據,靠著土辦法解決尖端技術難題,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離家時三十出頭,再見親人,黃旭華已是六旬老人。30年,家人不知道他在外做什么,父親直到去世也未能再見他一面。說起父母親,黃旭華總是眼眶濕潤。“有人時常問我怎樣理解‘忠孝不能兩全’,我總是這樣告訴他們:對國家的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br>  年過九旬,黃旭華一頭銀發(fā)如雪,仍每天堅持去中船重工七一九研究所上班。
  “軍運會專用道”
  194公里貫通三鎮(zhèn)


  軍運會期間,市民主動禮讓專用道。記者楊濤 攝
  2019年10月18日,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以下簡稱“軍運會”)開幕。
  軍運會持續(xù)10天,109個國家的9000余名軍體健兒在武漢競技,這是繼北京夏季奧運會后,我國舉辦的規(guī)模最大的體育盛會。
  賽事期間如何出行?如何保障軍運會的順利舉行?
  此前,舉辦國際級的盛會,有的城市用汽車單雙號限行的措施應對,有的城市用部分單位放假的措施應對。武漢相關部門經過多輪科學研判決定:設置一條軍運會專用道。
  10月15日,軍運會專用道實施第一天,正值周二。上午早高峰,一條空出來的車道,刷出動人的武漢風景。
  市民陳先生為眼前的一幕感到驕傲:“就算其他車道都在排隊,軍運會專用道上仍空空蕩蕩?!?br>  司機朋友們口耳相傳著一句順口溜:“橋上不走最左邊,橋下不走最右邊,不管哪里走中間……”
  奧地利代表團新聞官邁克爾·哥利堡豎起大拇指:“我要為武漢朋友和這條專用道點贊?!?br>  監(jiān)測數據顯示,軍運會期間,運動員等核心保障人員的參賽或參會誤點率為零;軍運會專用道穿越三鎮(zhèn),總計長達194公里,保障了45個駐地直達40個賽事場館。
  武漢軍運會上,還“刷”出了堪稱“教科書式”的散場——開幕式后,6萬觀眾散場不留垃圾。這一景象,比美輪美奐的開幕式演出更驚艷世界。
  119歲
  王家巷輪渡碼頭謝幕


  2019年3月26日18時05分,王家巷輪渡倒數第二班駛離碼頭。記者苗劍 攝
  2019年3月26日,王家巷碼頭比往常熱鬧許多。
  這天,輪渡四航線、五航線客流量達五六百人次,比平日猛增數倍。有人一下買了好幾張船票,有人往返乘坐了四五趟。輪渡上,到處是乘客拿手機、相機拍照的身影。他們在告別,也是在留念。當天,是王家巷碼頭運營的最后一天。這座119歲的老碼頭,光榮結束了自己的使命。
  輪渡上一位老人,將淺藍色船票夾在錢包里,說是要永久珍藏。
  老船長蘆建國說:“王家巷退出歷史的舞臺,是城市發(fā)展的需要?!?br>  2018年12月,《武漢長江和漢江核心區(qū)港口碼頭岸線資源優(yōu)化調整總體方案》發(fā)布,王家巷碼頭位列全市將拆除的六成碼頭之列。
  武漢是一座騎在長江、漢江上的城市。市民在三鎮(zhèn)間往來,靠江上的輪渡。1957年,“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但只有一條過江通道,輪渡仍是主力。1995年,武漢長江二橋建成通車,三鎮(zhèn)成環(huán)。新世紀以來,長江橋隧建設加速度,至2019年10月,楊泗港長江大橋通車,武漢已形成“十橋兩隧”的過江格局,輪渡變成人們休閑觀光的一種選擇。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fā)”。
  隨著王家巷碼頭謝幕,武漢共整合、遷移了103座碼頭,兩江核心區(qū)碼頭數量減少61.2%。兩江四岸,岸線變得清朗;兩條碧水,浩浩蕩蕩,更優(yōu)美地流過三鎮(zhèn)。
  72個紅手印
  挽留兩名扶貧干部


  青云村村民寫下的聯(lián)名請愿書。長江日報記者胡冬冬 翻拍
  青云村曾是武漢市精準扶貧村。2019年4月8日,一大早,村民們冒雨把一份請愿書遞送到武漢市扶貧開發(fā)辦公室。請愿書上,鮮紅地印著72個紅手印,是72位村民連夜摁下的。他們請求挽留兩位駐村扶貧干部杜凡和付旭東。
  杜凡和付旭東是2017年武漢市公安局派出到青云村扶貧的干部。
  到任后,他們帶領村民修路、筑田、建果園,治污治臟、清肅風氣。有不理解的村民謾罵,他們上門做工作;為了盡快打開局面,他們奔波邀請“能人”回鄉(xiāng)投資。村里的泥巴路變成了水泥路,荒地種上了果樹,村民在家就可以打工。兩年間,青云村迎來巨變。
  村民周志生說,過去讓人抬不起頭的青云村,成了人見人愛的“小武漢”。
  但按照規(guī)定,駐村扶貧干部兩年一輪換,村民們不想讓他們走。
  請愿書上寫道:“杜凡、付旭東,認真執(zhí)行黨的扶貧政策,扎根我們村,努力工作,做了大量的好事,他們幫助老百姓賣了40余萬斤蘿卜,下雪天怕那些窮苦老百姓凍著,熱心幫他們購買電熱毯,他倆七下蔡吳灣調解建房糾紛……”“懇請組織把他們留下來,這樣的好干部不能走……”
  2019年4月25日,武漢市公安局回應:遵從村民意愿,讓杜凡、付旭東繼續(xù)扎根青云村。同時推出15條硬措施,推動青云村果園種植、水產養(yǎng)殖等項目實現規(guī)?;a。
  72個紅手印挽留兩名扶貧干部,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的一個小插曲。全市“脫貧攻堅戰(zhàn)”三年,至2018年底,基本實現現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銷號、貧困村脫貧出列,基本結束了武漢市農村存在絕對貧困人口的歷史。
  裕大華
  百歲逐夢不停步


  裕大華智能化紡紗車間。(企業(yè)供圖)
  裕大華(武漢裕大華紡織服裝集團有限公司)是武漢的老字號,誕生于1919年。
  它是中國紡織行業(yè)的百年名企,也是武漢歷史最久、唯一現存的國有紡織企業(yè)。
  2019年9月,裕大華迎來百歲生日。6月,裕大華宣布:國內首條全“國產”十萬錠全流程智能紡紗項目正式投產。
  百年中,裕大華變了很多。但它一路以堅韌和創(chuàng)新,不僅活了下來,還活得更好。
  抗戰(zhàn)時期,紗廠西遷,冒戰(zhàn)火在重慶和成都辦廠。
  改革開放,因為城市發(fā)展,裕大華兩次搬遷。
  國企三年脫困時期,裕大華要壓減1/5紡織產能,分流千余工人。
  1994年,實施股份制改造,引入社會資本。
  2015年,裕大華與陷入困境的武漢一棉、江南集團、冰川集團整合重組。
  2019年,百歲裕大華已擁有全流程智能紡紗、服裝生產線,成為全國紡織業(yè)智能制造的新標桿。
  “逐夢”兩個紅色大字,刻在裕大華青山總部院落,也刻在位于陽邏的智能工廠廠區(qū)。
  從舊中國的“實業(yè)救國”到新時代的“實業(yè)強國”,百年裕大華,基業(yè)何以長青?裕大華黨委書記、董事長萬由順的回答斬釘截鐵:“夢想!以及一群為追逐夢想付出艱苦努力的裕大華人?!?br>  楊泗港長江大橋
  創(chuàng)造多個“世界之最”


  2019年10月8日,武漢第十座長江大橋楊泗港長江大橋通車。記者任勇 攝
  2019年10月8日,身披“金秋黃”的楊泗港長江大橋正式通車。這是武漢第10座長江大橋,連接漢陽和武昌兩岸,全長4.13公里。自此武漢形成“十橋兩隧”過江新格局。
  自2015年7月開工以來,經過數千名建設者近5年的奮斗,這座超級大橋當時創(chuàng)下多項世界之最,且實現了中國設計、中國制造、中國施工及原材料的全部國產:
  主橋跨度1700米,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雙層懸索橋;主橋設置雙層雙向12車道,是世界上通行能力最大的公路橋梁;大橋主纜設計張力6.5萬噸,采用世界上強度等級最高的主纜鋼絲;在楊泗港長江大橋總設計師徐恭義眼中,這些“世界之最”和自主創(chuàng)新是被“逼”出來的。
  兩橋之間有潛壩,“逼”出1700米一跨過江;橋梁特殊需求,自主研發(fā)世界“最硬”鋼絲……破解這些“世界難題”,靠的就是創(chuàng)新。
  世界建橋看中國,中國建橋看武漢。從武漢走出的建橋國家隊,再一次展現了“中國智造”和“中國創(chuàng)造”的力量,佐證了新時代中國的“大國自信”。
  如今,一座座大橋橫跨長江,縮短的是出行距離,架起的是經濟發(fā)展快車道。
  華中9型
  在武漢造出樣機


  華中數控生產部制造車間,全自動設備正在為數控系統(tǒng)進行生產。記者周超 攝 通訊員肖明 張玲
  數控技術有多重要?武漢華中數控股份有限公司(“華中數控”)官網上寫道:“數控技術是裝備制造業(yè)中的核心技術?!薄皬臋C床、高鐵到手機、家電、汽車等的制造,都離不開數控技術?!?br>  這段話上面,寫有11個大字:用中國“大腦”,裝備“中國制造”。
  2019年4月,華中數控推出華中9型樣機,在全球率先將人工智能芯片植入數控系統(tǒng),開啟中國數控系統(tǒng)技術從“跟跑”到“領跑”的“換道超車”。
  從華中Ⅰ型到華中9型,有過數十年“較勁”,“顏色歧視”的故事始終在刺痛著華中數控的專家們。
  1986年,華中工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院長黃樹槐教授在日本一家著名研究所看到,陳列機床數控系統(tǒng)被涂上了不同顏色。有人告知:不同顏色標明不同銷售區(qū)域,賣給中國的是中低檔或接近淘汰的產品。
  華中工學院隨后成立數控研究所,舉全校之力攻關,要搞出中國自己的高性能數控系統(tǒng)!
  1993年,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華中Ⅰ型數控系統(tǒng)在漢問世,中國高性能數控系統(tǒng)突圍而出。
  2019年,以華中數控為代表的中國數控企業(yè)在德國漢諾威工業(yè)博覽會上展示中國標準。
  30余年,數代“華工人”埋頭苦干,從造出“中國腦”到打造“中國標準”,實現了真正的飛躍。
 ?。ㄩL江日報記者李玉瑩)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