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墓就是一部‘禮樂全書’”,探訪團在“青銅器王國”品讀荊楚文化璀璨篇章︱沿著長江讀懂中國——湖北千里長江行
2022-08-11 13:37:00 來源: 長江日報


  探訪團在仔細觀看噩侯方罍。長江日報記者李子云 攝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訊(記者李建華)8月3日,“沿著長江讀懂中國——湖北千里長江行”襄陽都市圈探訪團來到隨州,上午拜謁了炎帝故里,下午隨即來到隨州博物館,體味荊楚文化的璀璨篇章。
  揭開噩國這個神秘古國的面紗
  隨州博物館考古所副所長后加升向探訪團介紹,隨州博物館是集文物收藏、科學研究、宣傳教育、文物考古及編鐘展演于一體的國家一級博物館,其藏品以兩周青銅器居多,被譽為“青銅器王國”。
  走進博物館,一尊名為“噩(音e)侯方罍(音lei)”的青銅器吸引了探訪團的目光,大家圍著它一邊細細觀賞,一邊聆聽專家講解。探訪團成員、長江藝術(shù)工程職業(yè)學院護理專業(yè)大學生李雙雪向?qū)<覇柕?,這銅器怎么有怪獸的面孔,又像人的眼睛?
  后加升解釋,這正是“噩侯方罍”的最大特色。這一類帶有獸面“人目”奇詭紋樣的器物,獨屬于噩國,是其他地區(qū)青銅器所未見的。該類青銅器的主體部位是一張高浮雕的面孔,有著炯炯有神的雙眼,眼瞼結(jié)構(gòu)近似于人眼。因其既有獸面紋特征,又有類似人面的寫意,學者們稱之為“神面紋”。
  記者注意到,“神面”眉眼彎彎,好似面帶笑意,立體生動,栩栩如生。


  隨州博物館館藏的噩侯方罍。長江日報記者李子云 攝
  后加升進一步介紹,2007年,考古工作者在隨州羊子山搶救性發(fā)掘了一座西周早期墓葬,出土27件青銅重器,其中9件鑄有“噩侯”銘文,它們的出土,揭開噩國這個神秘古國的面紗。
  《史記·殷本紀》有記載:“以西伯昌、九侯、鄂侯為三公……鄂侯爭之急,辨之疾,故脯鄂侯?!焙蠹由f,鄂即噩,據(jù)此可知,噩國在殷末即與商人往來,并與周人同為商王國的附屬。鄂侯位列三公,顯示噩有相當勢力,為一古老的氏族。
  “這一考古發(fā)現(xiàn),讓人們有機會認識西周時曾經(jīng)活躍在漢淮之間的噩國,也讓我們認識到,湖北簡稱最早的源頭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噩國?!焙鬂h生說。
  探訪團成員、長江設計集團城市規(guī)劃與建筑設計院副主任汪文發(fā)現(xiàn),“噩侯方罍”的顏色與與他以前看到的青銅器不大一樣,便向?qū)<艺埥獭?br>  后加升解釋,目前所見的傳世或出土青銅器,通常在器物表面呈現(xiàn)出綠色銹。但隨州地區(qū)出土的噩國青銅器由于地質(zhì)元素、地下水分等埋藏條件的差別,部分器物形成罕見的藍色銹,瑰麗奇異,動人心魄。噩國青銅器上寫意的人面,神秘的微笑,加上幽幽藍銹,呈現(xiàn)出一派獨特的文化面貌。


  探訪團在隨州博物館品讀荊楚文化 。長江日報記者李子云 攝
  一座曾侯乙墓就是一部“禮樂全書”
  1978年在隨州出土、聞名世界的曾侯乙編鐘,最讓探訪團成員驚嘆。
  隨州市炎黃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王文虎介紹,戰(zhàn)國曾侯乙編鐘的出土改寫了世界音樂史,是中國迄今發(fā)現(xiàn)數(shù)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氣勢最宏偉的一套編鐘,代表了中國先秦禮樂文明與青銅器鑄造技術(shù)的最高成就,被中外專家、學者稱之為“古代世界的第八大奇觀”、“文明古國的象征”。2002年1月,被國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


  隨州博物館曾侯乙編鐘復制件。長江日報記者李子云 攝
  探訪團成員、《香港商報》記者吳超群問道,世界對曾侯乙編鐘評價很高,今天我們?nèi)绾蝸碚J識它對人類社會的文化貢獻?
  王文虎向探訪團成員分享了他的最新研究心得:這是一部記錄春秋與戰(zhàn)國之際禮樂之制的“禮樂全書”。其青銅禮器的組合,構(gòu)成“禮樂全書”的“禮論篇”。音樂銘文有2800多字,構(gòu)成了迄今所能見到的數(shù)量最大、體例最完備、內(nèi)容最豐富、文化蘊涵最深的音樂理論文獻,是“禮樂全書”的“樂論篇”。其衣箱完整地書寫二十八宿名稱,構(gòu)成了“禮樂全書”的“天文篇”。工藝被認為是集先秦青銅制造技術(shù)之大成,可以說它是“禮樂全書”的 “考工篇”。出土的大量竹簡,總計共6696字,可視為“禮樂全書”的“雜記篇”。一座曾侯乙墓就是曾人在精美之器上用人類聽得懂的音樂語言書寫的“曾書”。
  王文虎說, 這部“禮樂全書”具有世界性價值。有美國學者寫道,今天通過中國的報告所表現(xiàn)出的民族自豪與喜悅完全是應該的?,F(xiàn)今中國人知道了他們的祖先在公元前5世紀時在音樂才能方面達到了如何驚人的高度,而且我們的世界教導我們所相信的東西是無法與這一成就相比的。
  王文虎談及,2016年,第十屆國際音樂考古大會在武漢舉行,大會簽署的《東湖宣言》指出:曾侯乙編鐘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重大發(fā)現(xiàn),在人類文化史、音樂史、科技史等領域占有重要地位,展現(xiàn)了人類智慧在軸心時代所創(chuàng)造的高度,它的音樂性能卓越、音律純正、音色豐富、具有極強的表現(xiàn)力;其長篇銘文系統(tǒng)記載了中國當時的音樂學理論;以聲音和文字互相印證的方式,保存了2400年前人類的音樂記憶。


  編鐘樂舞表演。長江日報記者李子云 攝


  編鐘樂舞表演。長江日報記者李子云 攝
  參觀了精華展品,探訪團成員沉浸式聆聽了隨州博物館用曾侯乙編鐘復制品演奏的編鐘樂舞,金石之聲宛如天籟,動人心弦,好像與2000多年前的先民來了一場心靈交流。
  探訪團成員、湖北工業(yè)大學大二學生周詠怡說,曾侯乙編鐘演奏出享譽世界的樂音,這種樂音能跨越國界,跨越種族,流淌到所有的人心田,成為中華文明的重要見證。
  【編輯:張靖】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