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10年,20名親人撰寫文章編成《家書》回憶集教育子孫 | 家風故事
2019-01-23 22:07:00 來源: 長江日報
  長江日報融媒體1月23日訊 (記者姚傳龍)1月23日,江岸區(qū)后湖街同安社區(qū)同安花園,76歲的孫維元雙手取出名為《家書》的回憶集,翻開閱讀。這本《家書》于2005年開始編寫,陸續(xù)撰寫文章在2015年成書,書中的26篇文章是他和其余19名家人共同撰寫、整理,以紀念已經過世的父母。在孫維元及其兄弟姐妹、子孫后輩的每個家庭中都會珍藏《家書》。


  孫維元介紹《家書》(記者姚傳龍攝)
  盡管參與編寫,閱讀超過百遍,但是每隔一段時間,老人還是會取出,認真閱讀。這已經是孫維元的習慣,目的是讓和父母在一起的往事繼續(xù)教導自己。這正是編寫《家書》的原因,通過書籍這一載體,留下雙親的往事,更是讓他們繼續(xù)潛移默化教育后輩子孫。
  苦難歲月形成勤儉家風
  “翻開書,父母就像在自己眼前,盡管父母分別在1965年和2012年過世,但直到今天,他們依然影響著我?!睋崦鴷?,孫維元陷入回憶。
  孫維元的父親孫國安出生在1905年,母親張菊葉比父親小10歲,兩人生于苦難的舊中國,千辛萬苦組成家庭,而且養(yǎng)育出5名子女。
  “那時候家里貧窮,但面對苦難,父母不怨天尤人,反而樂觀面對?!睂O維元還記得,父親在百貨商店任店員,母親終身沒有外出工作,新中國成立后,僅從事沒有一分錢報酬的居委會小組長,目的是感謝黨帶來了平安穩(wěn)定的生活。直到1963年前后,孫國安的工資上漲到34.5元,全家人的月平均收入依然不足5元。
  為了補貼家用,張菊葉從居委會接些粘紙盒、做衣服的零活,全家人動手,換取一晚上不足1角錢的收入。全家飯桌上常年是兩分錢一斤的便宜蔬菜腌成的腌菜,只有在過年時才能吃上5元錢的豬頭。
  生活就像磨刀石,打磨著孫維元一家,但是他特別感謝那段苦難的日子?!澳菚r候培養(yǎng)出的勤儉,在今天已經形成了家風,傳承下來。”孫維元說,1963年后,自己的二哥參加工作,賺取每月18元的工資,收入增多,但他還記得,父親依舊不愿意扔掉那支長柄斷掉一半、牙刷毛中部被磨平的牙刷。
  父親用過的牙刷記在家人的腦海中,此后全家收入提高也不忘勤儉本質。直到今天,盡管孫維元從武漢市科技情報處的領導崗位上退休,有著退休金,但是現(xiàn)在每月個人開支僅數(shù)百元。同安家園的家中裝修依舊簡單,墻壁上是一白到底。他的孩子只有當衣服鞋帽實在不合身才會更換。
  “父親的斷柄牙刷,時時警惕著我們,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孫維元說。
  自力更生代代相傳
  苦難對于孫維元而言,教會了他勤儉,也教會他自力更生。張菊葉接到的零活,全部需要手工操作,來不得絲毫馬虎。每天放學甚至在課間,他和自己的兄弟姐妹都會抓緊時間,用心做上一些。
  “做零活就會有收入,意味著有尊嚴的生活。”孫維元說,父親文化程度不高,母親更是不識字,平時言語不多,他們沒有豪言壯語,而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工作提高生活質量,不向任何人施舍。
  父母的親力親為給孫維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切靠自己,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成了老人一生的準則。盡管課間、放學需要做零活,但是孫維元和自己的兄弟姐妹還是刻苦學習,5人中有4人考取大學。
  大學畢業(yè)后,孫維元的工作和專業(yè)關聯(lián)有限,他又一次不等不靠,自己學習與工作相關的內容,走上領導崗位?!案改冈谀敲雌D苦的環(huán)境下能夠自力更生,我們更應該如此?!睂O維元驕傲地介紹,在自己孩子和兄弟姐妹孩子中間,有的在工作、有的在美國等地留學,他們生活經歷不同,但都是依靠自己努力,沒有依靠他人。
  利用微信繼續(xù)傳遞家風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好家風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孫維元說,2005年,當時母親90歲,父親誕辰100周年,在這樣的時間節(jié)點上,請母親口述親身經歷一篇,同時20名家人共同撰寫回憶父母往事的文章,總計25篇,匯編成冊。
  孫維元坦言,父母言語不多,平日里對子女的教育是通過自己的行動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子女,無論是勤儉還是自力更生,而從不會一味說教。為了讓家風得以傳承,他和家人編寫了這本《家書》,還是通過講故事的方式。
  “母親生前,我們還把其中的文章讀給他聽。”孫維元說,母親盡管年事已高,但是聽到文章,依然很高興,這也算全家人送給老人的祝福。
  《家書》編寫好,孫維元和家人每家一本,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他們也在微信群中書寫父母的故事,用故事教育他們的后輩子孫,以新的方式讓家風在言傳身教下繼續(xù)傳承。
  【編輯:葉子】
 ?。ㄗ髡撸阂鼾?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