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生跟上海血液病患兒配型成功 90后小伙為捐髓寫下4000字家書
2018-03-02 11:34:58 來源:

 

武漢傳媒記者劉璇 通訊員薛源 張祖國

 

4個小時,115毫升。昨日,90后小伙小彭在武漢兒童醫(yī)院造血干細胞采集中心捐出的造血干細胞懸浮液被緊急送往上海,這些“生命火種”將為身患白血病的小患兒點燃生的希望。

    昨日上午,記者在采集室見到了小彭,24歲的他正在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專業(yè)讀研一。兩根針管分別插在小彭的左右胳膊上。“紅色的針管輸出?藍色的針管是輸進嗎?”看著采干的儀器,這個愛笑的大男孩充滿了好奇。

    第一次知道捐獻造血干細胞,還是在小彭上大一時。聽到停在學校里的獻血車上宣傳造血干細胞的知識,小彭慎重地填寫了申請表,加入中華骨髓庫成為一名志愿者,4年時間獻血16次。

    去年10月中旬,小彭接到了中華骨髓庫的電話,他的造血干細胞與一名血液病患兒初配成功,問他是否愿意捐獻。“沒想到我的造血干細胞居然能在百萬人中與他人配上。”小彭說。

    但捐獻開始時并不順利。小彭多次打電話跟爸爸溝通,都遭到強烈反對。小彭上網(wǎng)查閱資料,了解到捐獻干細胞完全不會對健康產(chǎn)生任何影響后,提筆給爸媽寫下一封4000字的長信。

    “我從未想過要拒絕、放棄。如果我拒絕了,那個病人還能等多久?是否能等到下一個配型者?我捐獻了,我付出的代價僅僅是30%的可能感冒幾天。”“男人與男孩的區(qū)別在于守信與擔當。”“我希望我的所作所為能得到家人的支持,能讓父母驕傲。”……手捧兒子的家書,兩老被打動,終于點頭同意了。

    5天前學校開學了,小彭從老家天門返校后,立即到武漢兒童醫(yī)院捐獻造血干細胞,學校安排了同學輪流陪著小彭。據(jù)悉,小彭是湖北省第336例、全國第7132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