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波羅游記》主題文獻(xiàn)展在上海圖書館東館開幕
2024-11-03 22:49:00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中新社上海11月3日電(記者王笈)“虛實之界:奇跡之書《馬可·波羅游記》”主題文獻(xiàn)展3日在上海圖書館東館開幕,《馬可·波羅游記》早期手抄本、不同語種的印刷本、相關(guān)中文書籍等逾百件文獻(xiàn)集中亮相。其中,來自意大利收藏機構(gòu)的4件《馬可·波羅游記》早期抄本及馬可·波羅叔叔的遺囑為首次來華展出。

13世紀(jì)末,從中國回到歐洲的意大利人馬可·波羅,在威尼斯與熱那亞的戰(zhàn)爭中不幸被俘,獄中向獄友魯思悌謙講述了其在東方的經(jīng)歷,后由魯思悌謙錄寫成書,即今天人們通常所稱的《馬可·波羅游記》。此書自問世以來,被譯成多種文字,在世界范圍內(nèi)廣泛流傳,各類抄本、印本或譯本多不勝數(shù)。

上海圖書館館員徐錦華告訴中新社記者,目前已知存世的《馬可·波羅游記》早期手抄本有145件,本次展覽從意大利佛羅倫薩的老楞佐圖書館、里卡迪納圖書館借展了其中的4件手抄本,分屬不同的抄本系統(tǒng)。其中,威尼斯語、托斯卡納語的早期抄本,被認(rèn)為可能是最貼近《馬可·波羅游記》最初面貌的抄本系統(tǒng);拉丁文譯本是皮皮諾譯本的珍貴抄本,也是西方流傳較廣的版本之一。

“抄本時代”就“化身千百”的《馬可·波羅游記》,由于版本的繁雜與變遷等原因,使得后人圍繞這部游記產(chǎn)生了諸多爭議。例如馬可·波羅是否到過中國,英國東方學(xué)家亨利·玉爾對此雖持“肯定論”,卻也指出過游記內(nèi)容的缺陷,如馬可·波羅遺漏了長城、茶葉、漢字等中國特有的象征事物。

本次展覽展出的《永樂大典》影印本及《至順鎮(zhèn)江志》,提供了中文記載中與此相關(guān)的史料依據(jù)。據(jù)《永樂大典》中的一段記載,元朝將闊闊真公主遠(yuǎn)嫁伊利汗國,由兀魯?、阿必失呵、火者三位波斯使者護(hù)送;而《馬可·波羅游記》中稱,波羅一家正是隨公主出嫁之船順道返鄉(xiāng),三位使者名為Oulatai、Apousca、Coja,與《永樂大典》提及的使者相對應(yīng)。

此外,《馬可·波羅游記》中提到鎮(zhèn)江附近的兩所基督教堂及瓜洲對岸江中的寺院,都可在《至順鎮(zhèn)江志》中找到對應(yīng)信息。徐錦華指出,《永樂大典》和《至順鎮(zhèn)江志》中雖未提到馬可·波羅,但與游記中的內(nèi)容可以互相印證,證實馬可·波羅的確到過中國。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jìn)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