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子豆腐,是通東地區(qū)一道獨特的美食。立夏前后,籽蟹上市,蟹子豆腐香飄街市。不過,現(xiàn)在很少有了?;叵肫饋?,那橙黃的顏色、獨特的鮮味,還是那么令人垂涎。
記得年少時,早市上賣蟹子豆腐的排成一長攤,篩子里、木盆里放得滿滿的。蟹子豆腐圓圓的,碗口大小,橙黃色的,中間鼓起,里面布滿一個個小孔。雖叫它蟹子豆腐,但更像是蟹子餅。
我們街上有好幾戶做蟹子豆腐的,我看過他們的制作過程。每年農(nóng)歷三月,籽蟹膏肥肉美,是大量上市的季節(jié)。這時的籽蟹也很便宜,一兩元錢可買一籃子。籽蟹一般是蒸煮著吃的,如不把子弄下就白白浪費了。有心人就事先將蟹子收集起來,用于制作蟹子豆腐,這也成為他們賺錢謀生的行當。
說起蟹子豆腐,民間還流傳這樣一段傳說。相傳明代洪武年間,呂四附近海域發(fā)生地震海嘯。一夜之間,沿海村鎮(zhèn)坍入海中。潮災過后,百姓四散流離,民不聊生。官府不但不開倉救濟,還強迫百姓朝貢海鮮菜,百姓有苦難言。一天,八仙之一的呂洞賓云游到此,動了惻隱之心。他來到一個漁民家中,隨手從衣袍里拿出一串籽蟹,扒下蟹子,磨漿,加溫,教會漁民制作蟹子豆腐。隨后,其將橙黃色的蟹子豆腐配以菠菜,制作了一道海鮮菜,讓人上貢皇上?;实燮穱L后,味道鮮美絕倫,便問菜名。上貢者回說,這菜叫“金香黃玉版,紅嘴綠鸚哥”?;实勐犃舜髳偅B聲稱贊“好菜,好名”!從此,蟹子豆腐就在通東沿海流傳下來。
蟹子豆腐的制作要有好幾道工序。先用刷子將籽蟹肚臍處的蟹子慢慢刷下,聚集一起,揀去雜質,漂洗干凈。然后用小石磨研磨,把橙黃色的蟹子舀入磨眼,慢慢轉動石磨,并不時往磨眼加兌清水,這時,蟹子的漿汁沿著磨縫慢慢流淌出來,積聚在石磨下方的盆內(nèi)。磨完后,將漿汁倒入布袋,使勁擠壓過濾,袋內(nèi)剩余的蟹子可再繼續(xù)研磨。備好漿汁后,接下來最關鍵的一步是加熱制作。先在鍋里刷一層油,以防粘鍋,然后舀上一勺漿汁,用文火慢煨,確保漿汁受熱均勻。一會兒漿汁慢慢凝固發(fā)酵,中間微微凸起,溢出鮮味,這時蟹子豆腐就成功了。周而復始,不用多時,一個個黃澄澄的蟹子豆腐就呈現(xiàn)在眼前。
蟹子豆腐味道鮮醇濃郁,切開后里面布滿小孔,很有彈性。它的吃法多樣,可涼拌、燉湯、清炒。凡炒菜或煲湯中配上蟹子豆腐,其鮮美度陡升,可大大提高食欲。通東農(nóng)村中最常見的是豆芽韭菜炒蟹子豆腐,色香味俱佳,堪稱絕配,每年立夏、端午多吃此菜。
蟹子豆腐本是民間的一道傳統(tǒng)菜,如今不少飯店賓館為招徠顧客,也引入了這道特色海鮮,使其登上了大雅之堂??上ВF(xiàn)在籽蟹產(chǎn)量大不如前。清明前后很少看到籽蟹上市。因缺原料,市場上蟹子豆腐已難覓蹤影。
文:林炳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