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長江在身體中流過,領(lǐng)受生命和世界的碰撞
2024-10-19 20:58:00 來源:極目新聞

新聞記者 徐穎

10月19日,在長江文學(xué)周開幕式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作協(xié)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著名作家李敬澤,做《讓長江在身體中流過》的主題演講,以燒腦的方式,再次在武漢驗證了他超強的“即興演講”感召力。

演講從去年他在武漢放飛的那只“時間的黃鶴”引入,關(guān)聯(lián)到蘇東坡在黃州赤壁看到的那只“橫江東來”的“孤鶴”,追尋中國古代大詩人們圍繞長江寫下的篇章,探尋這些詩人與詩篇帶給中國人的“長江性”基因。

知道了“長江之長”,才知道“生命之短”

李敬澤說,長江是我們文學(xué)的一個基本的、根本的基礎(chǔ)和條件,我們正是由此出發(fā)開始我們的創(chuàng)造。所以在長江上,曹操橫槊賦詩,他賦的是什么詩?《短歌行》。為什么要在長江上作一個《短歌行》?就是因為知道了“長江之長”,才知道“生命之短”,知道長江之永恒無盡,才知道人生之有限。從對酒當(dāng)歌,人生幾何,到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中國的詩人就是在有限和無限中、在長江之長和生命之短中領(lǐng)會了生命的偉力。所以,從“江之永也,不可方思”,到“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到“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到“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到“萬里長江橫渡,楚天舒”,幾千年來,我們一代又一代偉大的詩人、作家,是以長江為方法、在長江中領(lǐng)受生命和世界的碰撞。

“長江性”的基因,已經(jīng)流進(jìn)了中國人的身體里

“長江性”的基因,流進(jìn)了中國人的身體里,不經(jīng)意間就會冒出來,被辨認(rèn)出來。

李敬澤談到,和他年紀(jì)差不多的人,年輕的時候可能都讀過的一本小說,一部以英雄主義激勵著很多中國人的外國小說,那就是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第一句話就是“江聲浩蕩,自屋后上升”。

李敬澤說自己再讀蘇東坡的《赤壁賦》和《后赤壁賦》時想到,傅雷先生在翻譯這句來自萊茵河的話的時候,心里下意識想的回蕩的那個水,那個“江聲浩蕩”,或許是來自于蘇東坡的《后赤壁賦》,蘇東坡寫到的“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p>

“江流有聲”召喚著蘇東坡,也召喚著我們

在李敬澤一連串的排比與比喻下,蘇東坡在黃州赤壁江上度過的那一夜,有了強烈的畫面感——

“我們看到這種‘江流有聲’是如何召喚著蘇東坡,召喚著這個蘇東坡忽然變成了一個無畏的攀登者,他甩下了同行者,他溯流而上,就在長江邊的山上向上飛奔。蘇東坡的身體是真好啊,那個時候我覺得他是曹操附體,他是李白附體,是寫出了《登高》這樣偉大詩篇的杜甫附體,也是孫悟空附體……他一口氣就登到了長江邊的高處和山上,然后‘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yīng),風(fēng)起水涌?!崩罹礉烧f,“我讀到此刻,感受著那個夜晚的蘇東坡,我們就知道了長江在他的身體里澎湃,長江帶給他飛升。我們要感恩長江,我們要讓長江像我們的前輩一樣,讓長江流貫我們的身體,讓偉大的長江召喚我們,引領(lǐng)著我們上升?!?/p>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jìn)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