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李雨心
“‘門額大書昭烈廟,世人都道武侯祠;由來名位輸勛業(yè),丞相功高百代思’”諸葛亮是忠臣賢相的典范和民族智慧的化身,他為國為民‘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無私精神深受世人的崇敬和懷念,所以,人們將這里統(tǒng)稱為‘武侯祠’……”
在剛過去的國慶假期,來到古柏森森、青瓦紅墻的成都武侯祠博物館中,你會發(fā)現(xiàn)此處游人如織,摩肩接踵,一派熱鬧的景象。此時,倘若屏聲斂息,就能聽到從喧囂人群中傳來清晰而流暢的講解聲。細(xì)聽之下,這聲音還帶著些許稚嫩感,卻從容不迫,妙語連珠。循著聲音走進人群一看,只見一位不過小學(xué)年紀(jì)的女孩,正在游人的簇?fù)碇?,將三國歷史文化娓娓道來。
這是成都武侯祠博物館的小小講解員蔣雙陽,也是游客們在網(wǎng)上戲稱的“小孩姐”。放眼如今的武侯祠中,還有上百名同蔣雙陽一樣的小小講解員。他們年齡不大,卻本事不小,常在假期穿梭于武侯祠的三國遺跡間,向天南海北的觀眾提供公益講解的志愿服務(wù),來到此處的游客無不驚嘆于他們流利的表達、專業(yè)的知識、大方的舉止。
其實,不止于武侯祠,在蜀地之上星羅棋布的博物館中,都有一批優(yōu)秀的小小講解員。這些“一講成名”的“小孩哥”“小孩姐”是如何煉成的?10月9日,封面新聞記者走進成都武侯祠博物館,近距離了解著他們的風(fēng)采。
震驚網(wǎng)友的成都武侯祠“小孩姐”
是熱愛三國文化的小小講解員
“被成都的小孩姐震驚到了……講歷史故事,蜀漢文武各大將臣信手拈來。談吐得體、落落大方,把我吸引住了,我把手機的語音講解停下跟著妹妹走了一路。她跟個小大人一樣,細(xì)心提醒我們注意避讓過往行人,舉起手中的公益牌子,示意大家跟上她的隊伍,真的好可愛……”
國慶假期,閑來無事刷刷社交平臺,也許會看到這樣一則帖子,一位外地游客分享自己在武侯祠的所見所聞,感嘆于在館中遇見的“小孩姐”。而在帖文下方,近700條留言中,不少網(wǎng)友曬起了自己在四川各大博物館遇見的小小講解員,字里行間都是驚艷與贊美。而這則帖文中的“小孩姐”,就是今年不過9歲的蔣雙陽。
梳著清爽簡潔的馬尾,手舉著一塊“公益講解”的牌子,臉上帶著甜甜的微笑……在周末和假期,來到武侯祠,觀眾常能見到蔣雙陽的身影,她神情專注,偶爾手臂微微抬起,將觀眾的視線引導(dǎo)到她所講解的文物上,整個講解過程往往長達一兩個小時。
在游客眼中的蔣雙陽,是專業(yè)又優(yōu)秀的“小孩姐”,但這位小小講解員走上講解崗位,才不過兩個多月的時間。她向記者說,每次最開始講解的時候,她還有些緊張,但講完卻興奮異常,一股強烈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能為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分享三國知識是我的榮幸,在這個過程中學(xué)習(xí)到了很多三國知識,讓我變得更自信、更大方?!笔Y雙陽回憶,她曾接待過一位來自中國臺灣的游客,講解完后,對方表示本來他的偶像只有諸葛亮,但現(xiàn)在又多了一位?!八麑ξ艺f:‘你真棒,加油!’我看到這個評價后驚喜又自豪。作為成都人,能把三國文化傳遞給每一位來到成都的朋友,我非常驕傲和自豪?!?/p>
“我們的‘小小講解員’公益社教項目于2015年開展以來,平均每年為來自五湖四海的觀眾提供公益講解超1000余批次,服務(wù)觀眾數(shù)量超10萬余人次。”武侯祠博物館宣教部工作人員李志這樣說,在武侯祠工作的歲月中,他也見證了無數(shù)小小講解員的成長與蛻變。這批小朋友往往要經(jīng)過公開招募和選拔,通過選拔的孩子還要接受館內(nèi)的講解培訓(xùn),并在考核合格后才能成為正式的“小小講解員”。
最終能“脫穎而出”,成為武侯祠小小講解員的孩子,都有什么樣的特性呢?當(dāng)被問到這一問題時,李志也釋然一笑。“我想,他們都熱愛三國文化,并從每一位有血有肉的三國英雄人物中,感受著‘仁義禮智信’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p>
“小孩哥”“小孩姐”怎么煉成?
博物館是社會教育的對象和載體
當(dāng)下的四川省內(nèi)各大博物館內(nèi),小小講解員早已成為一道靚麗的風(fēng)景線。他們有的熟讀詩詞,能將歷史名人的千古名篇信手拈來;有的則精通文物知識,將其背后蘊藏的歷史信息了如指掌;還有的擅長講述革命英雄的紅色故事,能帶聽眾重溫那段艱苦卓絕的崢嶸歲月……這些“小孩哥”“小孩姐”,成為了拉近游客和文物的距離的窗口。
“一個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學(xué)?!?。如今,博物館的教育功能被不斷提及和強調(diào),足見博物館在文化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博物館不僅是收藏、保護和研究文物的場所,更是教育和啟發(fā)公眾的重要平臺。而在這一批又一批的小小講解員身上,能夠驚喜地發(fā)現(xiàn),他們不僅是接受博物館教育知識的對象,更是在日復(fù)一日的講解活動中,成為了博物館傳遞社會教育功能的載體。
“這些孩子們在接受‘小小講解員’的培訓(xùn)時,他們感受著博物館提供的教育服務(wù),并在潤物細(xì)無聲中被優(yōu)秀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所浸潤,博物館是他們的‘第二課堂’。當(dāng)他們走向講解的崗位,面向游客開展講解服務(wù)時,他們又是體現(xiàn)博物館教育功能的一扇窗口?!崩钪疽舱f起,如今館內(nèi)打造的“三國書院”品牌,其下已有100多門社教課程和活動,包含文學(xué)、史學(xué)、美學(xué)、手工等多方面?!霸诔两降捏w驗過程中,讓更多孩子和大人感受到三國文化這一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是我們作為博物館和三國圣地,責(zé)無旁貸的使命?!?/p>
深秋時節(jié),國慶后的武侯祠博物館褪去喧囂,午后的陽光灑落,桂花的香氣氤氳在翠竹蒼柏間,更添一絲靜謐幽微之感。此時,腳步來到武侯祠中軸線西側(cè)的惠陵,這是劉備的陵墓。陵前的“漢昭烈皇帝之陵”碑下,一排排擺放整齊的花束中,還留有來到此處拜謁的游客們的機票、火車票,用心寫下信件和“三國殺”紙牌。從票面上能看到,這些游客不少來自漢中、勉縣、西安……“現(xiàn)在的年輕觀眾,正在用他們的方式,表達著對于三國時期蜀漢英雄的濃厚情懷。”李志這樣說道。
本文部分圖據(jù)成都武侯祠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