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清揚散文|爺爺?shù)拿┎萸?/div>
2024-09-25 12:57:00 來源:極目新聞

稻谷顆粒歸倉,農(nóng)事的繁忙暫告一段落。爺爺沒有閑月,生命不息勞作不只是他的勞動觀。

爺爺擅長草編,奶奶說他不編手癢。他左手持一綹茅草,右手穿針引線,草在翻扭轉(zhuǎn)插,線被穿拉繞緊,經(jīng)過塑形、提高、修整,一個菜籃呈現(xiàn)在面前。其實,稻草比茅草柔軟,相對好編織,但爺爺偏選茅草。他說茅草質(zhì)地堅韌,防腐性更強,做的物件緊致又精致。手邊的茅草編完了,爺爺意猶未盡,站起來提著鐮刀出門了。老家的茅草喜叢生,單葉互生,葉片條形,葉緣長滿鋸齒,拉葉子會劃破手指。爺爺割茅草有自創(chuàng)動作:雙腿略張,深彎腰,左手一把薅住靠根的部位,右手握鐮刀貼地齊根割斷,順手放倒在腳邊。這套動作如行云流水,轉(zhuǎn)眼已倒下了整齊的一片。爺爺直立回眸,笑臉上洋溢著割稻刈麥的收獲感。

農(nóng)村無雜草,會用的皆是寶,萬物皆有其功——這是爺爺樸素的辯證觀。只把莊稼看成寶的奶奶討厭茅草,她不能容忍茅根向田里瘋長。茅草耐鹽堿、耐貧瘠、耐干旱,生命力特別頑強,即使把根挖出來曝曬,一場雨就復(fù)活了。奶奶煩透了與茅草無休止的斗爭,盤算用滅草藥斬草除根。爺爺伸手阻攔,他說茅草欺懶不欺窮,只要人勤快,地就不會荒蕪。奶奶罵爺爺犟得像茅尖,尖硬且不知道回頭。誠如所言,茅尖向下扎會突變?yōu)楦?,遇碎石地也能一片繁茂;向上長,必須見天見日,哪怕小石頭也能頂翻。種了一輩子地,爺爺明白相生相成的道理。他說茅草是天賜的,最能固土,我們要感恩。老家地處丘陵,依形就勢開辟成七八級梯田,上田與下坎有一米的落差,得益茅根的錯綜牽絆,爺爺家的田埂才沒有崩塌過。

“三月三,拔茅氈”,這是爺爺教我唱的童謠。春雨霏霏,茅草從土里探出尖尖的頭來,在春風(fēng)中慢慢張開五六片葉。植株長到二三十厘米開始抽茅氈。每一株草心都孕育一個胎苞,像一根根待發(fā)的小箭矢。用手指拈住茅氈頂部,毫不費力地拔出一根,剝開翠綠的苞層,露出銀白色的茅肉,放入口中咀嚼,感覺到甜絲絲,嫩綿綿的,散發(fā)著青草的清香。我們抽了幾大把一起大快朵頤,爺爺?shù)呢澇詣挪槐任也?。我問爺爺,你怎么也吃小孩子?xùn)|西?爺爺說,茅氈難得,小時候“過糧食關(guān)”茅氈救過自己的命。我聽了很詫異,也明白了糧食來之不易,必須珍惜糧食。

茅草開花時會吐出紫紅色圓柱花穗,進入秋季逐漸變白,白茫茫的一大片猶如雪景。這時,稻穗低下了頭,田野里一片金黃,秋收季到了。爺爺是注重事功的人,他在為下田做最后一件事——帶著我挖茅根,制涼茶。他相中了幾叢茂盛的茅草,因為草長得越好則根越粗味越甜。幾鍬土翻過來,只見茅根縱橫交錯,雪白,有節(jié),節(jié)部生有膜質(zhì)葉鞘。爺爺從土中揪出一根,用手從頭至尾捋凈葉鞘后,將一根白嫩的根遞給我。我輕輕地嚼著,質(zhì)地脆,甜滋滋,帶著土腥味。我們擇了一大籃子,回家用水搓洗干凈,去掉多余的須根和葉鞘,用山泉水煮制成涼茶。《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記載:“白茅根主勞傷虛羸,補中益氣,除瘀血、血閉寒熱,利小便”。每次割稻碾谷,爺爺會挑兩滿桶供鄉(xiāng)親們飲用,都被喝得茶干桶凈。

茅草傳承著年俗。老家的元宵節(jié)也叫小年,有“趕毛狗”的習(xí)俗。爺爺說,毛狗是類似豺狼的野獸,常躲在茅草里叼小孩吃。小年晚上,家家不約而同地點燃田埂上茅草,一時四處火光沖天,中間夾雜著“噼里啪啦”的聲響。面對熊熊大火,老遠都感到溫暖,爺爺高興得像個小孩子,和我一起興奮地大叫。爺爺對我說,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爺爺滿臉通紅,不知是火光映照還是興奮,但我知道在爺爺?shù)男闹校@場儀式神圣、轟烈又充滿期待,如人所愿真的能驅(qū)走毒蛇猛獸,燒完千災(zāi)百病,保佑來年風(fēng)調(diào)雨順、人間平安。

(熊清揚,武漢工程大學(xué)郵電與信息工程學(xué)院學(xué)生)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