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赴美“出差”珍貴文物揭秘“鳳凰故國” 青銅時代曾楚藝術精品亮相國博
2024-09-20 20:21:00 來源: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粟裕

被譽為“青銅冶煉巔峰之作”的曾侯乙建鼓底座、工藝精湛的曾侯乙銅鑒缶、人氣“萌物”青銅鹿角立鶴、聞名天下的越王州勾劍等文物亮相國家博物館,展現(xiàn)了曾、楚兩個諸侯王國的悠久歷史和瑰麗藝術。

9月20日,“鳳凰故國——青銅時代曾楚藝術展”正在國家博物館展出。該展精選來自湖北地區(qū)五家重點博物館的200余件珍貴文物,包括青銅器、玉器、漆器、絲織品等一系列材質、風格迥異的文物,其中一級品多達45件。

此次展覽由國家文物局指導,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湖北省文物局)、國家博物館主辦,將持續(xù)至12月16日。

文物以鳳凰形象為代表

反映曾楚藝術多姿多彩

荊楚文化是長江文化的杰出代表。周初,江漢平原發(fā)展起來的曾國和楚國,以其璀璨的物質文化,描繪了青銅時代晚期的精彩篇章。自曾侯乙墓發(fā)現(xiàn)四十多年以來,江漢平原重大考古發(fā)現(xiàn)層出不窮,凸顯了湖北作為長江文化關樞之地的厚重歷史。

展覽名“鳳凰故國”,突出了“鳳”作為中國文化中最重要的神圣動物之一,而“鳳”也是荊楚文化的重要圖騰。

據(jù)了解,鳳鳥崇拜在商周非常興盛,楚地出土的青銅器、漆器、玉器、絲織品中有大量鳳鳥形象。

“我們選取了代表曾楚文化的重器參展。曾楚文化,有一部分叫追慕華夏,傳承中原文化的特征。有一部分又有獨創(chuàng)的特點,比如楚國的青銅器、漆器,包括絲織品和玉器,藝術特點崇尚繁復紋飾,同時造型靈動活潑?!眹也┪镳^策展人、副研究館員陳克雙說。

最早建鼓實物亮相展覽

鑄造工藝至今難以還原

曾侯乙建鼓銅座是目前發(fā)現(xiàn)最早的建鼓實物,鑄造工藝至今難以還原。采用了分鑄、鑄接和焊接相結合的方法,由八對大龍和數(shù)十條穿繞的小龍構成。龍身鑲嵌綠松石,造型繁復精美。這尊建鼓底座和中原、陜西、湖南出土的西周青銅器相比,別具一格。

“工藝非常繁復,用現(xiàn)在的人工去數(shù),這個龍是數(shù)不清楚的。在當時的青銅時代,從工藝上講是一件巔峰之作?!焙笔〔┪镳^館長張曉云說。

昂首佇立的青銅鹿角立鶴,作為鎮(zhèn)墓神獸,因可愛的外形成為高人氣“萌物”。古代視鶴、鹿為神鳥、瑞獸,古人認為仙人會坐在鶴背升天。鹿角立鶴全身以榫卯構連,仙鶴頭部和頸部鑲嵌金片,背部和翅膀飾有綠松石。鹿角立鶴和其他怪獸造型的楚文物類似,表現(xiàn)了楚人特有的文化特征,夸張而神秘。據(jù)介紹,楚人有“尚巫”的傳統(tǒng),這些古靈精怪的器物用于供奉神靈。

越王州勾劍兩千多年仍鋒利

最早“冰箱”出土自曾侯乙墓

現(xiàn)場還展有1978年曾侯乙墓出土的一批國寶級文物。其中,銅方鑒缶是北京奧運會“奧運缶”的原型,被譽為世界上最早的銅冰箱。鑒身四角及四邊中部榫接八個方形或曲尺形附飾和八個龍形耳。鑒蓋浮雕變形蟠螭紋,鑒體浮雕蟠螭紋,下腹飾蕉葉紋。發(fā)掘出土時,有一銅勺置于鑒缶之上。鑒、缶均有“曾侯乙作持用終”銘文。使用時,方缶盛酒,鑒缶之間的空隙盛冰,可謂最早的“冰箱”。

越王州勾劍出土于江陵滕店1號墓,劍身有兩行八字錯金鳥篆銘文“戉(越)王州(朱)句(勾)自乍(作)用僉(劍)”,歷經兩千多年仍刃鋒銳利。越王州勾是勾踐重孫,在位37年。

今年4月,該展在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展出。作為近年赴美舉辦的規(guī)模最大、精品文物最多的文物展覽,獲得了兩國媒體和民眾關注,其中很多文物是首次出國展出,在美三個月共接待觀眾5.3萬人次,推動了國際文明交流互鑒。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