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不清從何時起,我和母親之間變得矛盾重重。無論什么事,我倆的看法、做法都不一致。
我請了半天假陪母親去看病。路上,母親說,醫(yī)院掛號處有位工作人員,態(tài)度好,手腳快,很喜歡她。我沒搭話。母親一向用她的喜好和標準評價人,我習以為常。
醫(yī)院到了,人很多,掛號窗口已排成幾條長龍。
稍作比較,我排在了7號窗口前那條較短的隊伍里。母親則在每個窗口轉了一圈后,走到我面前,神秘兮兮地讓我去5號窗口排隊。我瞅了一眼,5號窗口的隊伍明顯長些,就沒動。見我沒反應,母親一把奪過我手里的就診卡,轉身朝5號隊伍走去。我拗不過,只好跟隨,由著她安排,但心里產(chǎn)生了不痛快——只請了半天假,時間緊呢。
母親自顧自地說,我找過了,5號窗口內(nèi)坐著的就是我喜歡的那個姑娘。說話時,臉上那種歡喜的神情,仿佛病已經(jīng)好了一半。
喜歡頂什么用?能為我們節(jié)省排隊時間,提早看上病嗎?母親的話,讓我心里窩火。
隊伍很快朝前移動。
“你好,請問掛什么科?”我剛遞上就診卡,還未來得及開口,溫柔的聲音便清亮亮地從窗口傳出。女子大約30來歲,戴著口罩,雙眼彎彎,目光炯炯地看著我。隔著口罩,我都能感受到:此刻的她,臉上一定掛著笑容。那笑容,一定明媚燦爛。
“骨質(zhì)疏松科。”母親趕緊接話。
“好的。阿姨,這是掛號單,您拿好,請左轉坐電梯上二樓就診。祝早日康復?!本驮\卡嫻熟地往機器上一刷,圖章果斷地在病歷卡上一敲,掛號單順勢一拉,三個動作果斷連貫,一氣呵成,毫無拖泥帶水。緊接著,付費單、就診卡等伴隨著甜美的聲音,迅速送上。那話語,溫柔暖心,如春風輕拂臉龐,讓人舒服。
回想起不久前的一次看病經(jīng)歷,在導醫(yī)臺我遭遇了冷臉,那一刻我萬分無奈。
此時,同理涌上心頭——母親需要被溫暖,需要被善待。這姑娘的言行,如同良藥,先療愈了母親的心。
等候就診的時間里,我回味著女子的舉動,心里起了漣漪:給病人掛號,單調(diào)而無趣,但在女子那里變得有了意義。她有一顆善解人意的心,正是這份善意,第一時間給了病人溫暖,撫慰了大家的心。
生活中,我對母親是否有同樣的耐心和善意呢?
母親患有嚴重的骨質(zhì)疏松癥,不能用力,否則身體會疼痛不已。醫(yī)生一再叮囑飲食要清淡,不要提重物。電話中,我也經(jīng)常提醒她要忌口,咸菜、辣椒等不要吃。那天去看望母親,一進門,就看見地板上放著滿滿一袋紅薯,餐桌上擺著一大盆咸菜炒辣椒,都“耀武揚威”的!母親呢,躺在床上,痛得哼哼唧唧地叫。我氣不打一處來,沖到床邊對著她直嚷嚷,指責她固執(zhí)不聽勸。母親臉色不悅,閉上眼睛裝睡。
對比5號窗口的女子,我開始反思:當時,母親已經(jīng)不舒服了,我還沖她吼叫,除了激化矛盾,給彼此添堵,無濟于事。如果我像這位姑娘那樣,多一些耐心,先安慰母親,再和她好好溝通,會不會另有一番境況?
心存善念,萬物明朗。這次就診我收獲了一個啟示:人生路上,要學會理解他人,善待他人。無論善待誰,都是溫暖在流轉,愛心在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