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wǎng)時刻新聞8月19日訊(記者王嫣 任曄)8月18日至19日,馬王堆漢墓考古發(fā)掘5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漢代考古及中外文化交流研究”學術分會在長沙召開。70多位來自海內外考古學、歷史學、哲學、國際關系等領域的專家學者,圍繞“馬王堆漢代文化”“文化交流:碰撞與交融,共性與差異”“漢代與中外文化交流”等主題進行了學術探討和交流。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白榮金作為首講嘉賓,從河姆渡文化朱漆木胎碗談起,介紹中國漆器文化源遠流長,表示馬王堆漢墓是漆器文物寶庫。白榮金說,接下來的考古研究,可以嘗試復原漢代漆器制作工藝,結合文物進行互動式展陳。
浙江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館員王明達從馬王堆漢墓的絲、漆、玉入手,探究中華民族共同的文化基因,重點討論了漢代時期長沙地區(qū)的絲綢產(chǎn)業(yè)。徐州博物館研究館員李銀德從馬王堆一號漢墓彩飾內棺為例,討論漢代時期棺內放置或彩繪玉璧的意義。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研究館員李則斌介紹了辛追夫人雙層九子漆奩的歷史價值,分析漢代多子漆奩與墓主人身份的關系。
“漢代考古及中外文化交流研究”學術分會共持續(xù)一天半時間,與會專家學者共同分享和探討了文物保護傳承的新思路、新觀點、新成果,在思維的碰撞中,拓寬了學術視野,推動了跨文化交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