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40年前周韶華等人創(chuàng)作情景,這個畫展聚焦6位湖北藝術家
2018-09-21 23:00:00 來源: 馮愛華
  長江日報融媒體9月20日訊(記者馮愛華 通訊員朱莉)一張漆面斑駁的舊書桌、一把老式藤木椅,搪瓷水杯、暖水瓶,地上鋪展的畫紙 ……19日,“敢為先行——湖北群體(1976~1985)中國畫探索研究展”在湖北省美術院美術館開幕,展覽不僅回顧整理了陳方既、湯文選、魯慕迅、周韶華、邵聲朗、馮今松6位極具代表性的湖北畫家群體圖像,還在展廳還原了40余年前周韶華等畫家的創(chuàng)作情景。
  改革開放前期的湖北作為“85藝術思潮”重鎮(zhèn),給當代中國美術界帶來了風格的多元。1976年到1985年的十年間,湖北的藝術家們先鋒性地突破了僵化、守舊、凝滯的繪畫習氣,其中這6位藝術家是當時影響中國美術走向現(xiàn)代化及風格多樣化的最早萌動的實踐者、探索者。
  長江日報記者看到,這6位藝術家根據(jù)自己對時代、生活的感覺,自由地選取題材,為洪湖寫意,為大別山寫真,把長江兩岸的風土人情刻畫得詩情畫意。周韶華從西北秦漢文化藝術遺產中充實感受,陶冶氣質,豐富表現(xiàn)手段;湯文選進一步根植生活,從中提煉鮮活的藝術形象,同時也讀書學詩,全面提高自身素養(yǎng)和境界;邵聲郎到鄂西山區(qū)深入生活,人物、山水一起畫;馮今松則大量練字、學詩。
  展覽除了展出6位藝術家的中國畫精品約100件外,還有信件、筆記、文章、圖片、創(chuàng)作手稿、藝術家使用過的實物等珍貴歷史資料約50件,同時還制作了7個訪談及展覽相關視頻在展廳現(xiàn)場循環(huán)播放。
  本次展出的周韶華創(chuàng)作于1982年的《黃河魂》,正是他以黃河、長江、海洋文化為主題創(chuàng)作的重要作品。他花了6年時間完成4次黃河萬里行、2次長江萬里行,溯河源,穿大漠,跨越唐古拉山,往返數(shù)萬公里。他的《黃河魂》等《大河尋源》組畫,讓山水畫創(chuàng)造出“第二自然”,開掘出人物畫所不能取代的意境,顯示出新時代山水畫的特征。
  “這些畫雖然創(chuàng)作于三四十年前,但今天看來依然新穎、不過時?!?9歲的畫家周韶華1979年起曾出任湖北美術院院長,他參觀展廳后告訴長江日報記者,這里還復原了當時自己在湖北美術院工作時的情景,“就是過道上一個六七平方米的小屋子”,當時他兼任11個協(xié)會的領導工作,白天太忙,只能晚上在這個房間創(chuàng)作,“從晚上七八點,畫到凌晨兩三點,經常是整個美術院的燈光都滅了,只有我這個房間的燈還亮著”。因為桌子不大,他創(chuàng)作大畫時要把畫紙鋪在地上進行。據(jù)透露,展柜中的一枝畫筆也頗有故事,這支不起眼的毛筆是1945年抗戰(zhàn)勝利前,周韶華在膠州戰(zhàn)場從日軍手中繳獲的,多年來一直用它作畫,“筆桿開裂了,就用膠布纏起來、繼續(xù)用”。
  展覽將持續(xù)至11月18日,市民可免費參觀。
  【編輯:祝潔】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