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女孩被拐陜西賣為人妻 17年后與家人團聚
2018-06-05 20:34:00 來源:荊楚網(wǎng)

荊楚網(wǎng)消息(通訊員 張紅陽)日前,在湖北鄖西警方的幫助下,被拐賣到陜西省商南縣17年的女子終于回到了家鄉(xiāng),與失散多年的家人團聚。

6月1日,女子及家屬將一面“牢記使命,為民解憂”的錦旗送到鄖西縣公安局刑偵大隊民警手中,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

  

  被拐女子及家屬將錦旗送到刑偵大隊民警手中,通訊員張紅陽攝

5月4日,鄖西縣城關(guān)鎮(zhèn)居民俞某來到該局刑偵大隊報案,稱其女兒小娥于2001年3月外出,至今無法聯(lián)系上,懷疑是被人拐賣了。

據(jù)俞某講,因其家中貧困,2001年3月,年僅13歲且智力上略有癡呆的小娥輟學(xué)在家做農(nóng)活。2003年下半年,俞某妻子的妹妹見俞某家境困難,將其想找一保姆的遠房親戚“李某生”介紹給俞某,稱鄖縣某局想找一個保姆,每月包吃住給500元。懂事的小娥為了賺錢貼補家用,央求父親同意其外出務(wù)工。于是,俞某在其妻子的妹妹和李某生的勸說下,勉強同意了,并給了李某生家里座機電話號碼,要求小娥到打工地方后給家里報平安。

李某生將小娥帶至鄖縣后,并沒有將小娥帶到其所說的某局當(dāng)保姆,而是帶回了家中。至此,小娥便與家中斷了聯(lián)系。

俞某曾經(jīng)多次找尋女兒,并找到妻子的妹妹尋問李某生的住處,然而并沒有結(jié)果,沒有人清楚李某生的下落。俞某這些年先后到十堰、鄖縣邊打工邊打聽女兒的音訊,結(jié)果并不如愿遂報警。

接到報警后,刑偵大隊立即成立專案組,對該情況展開調(diào)查工作。經(jīng)過近一個月的深入摸排和調(diào)查走訪,在陜西省商南縣曹營村了解到本村有一個外地人叫“李某生”,是后來改名為“李某紅”,民警順著線索加緊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這個“李某生”的真名為“李某”,是鄖西縣安家鄉(xiāng)人,現(xiàn)年50歲,常年在外地工地上務(wù)工。在調(diào)查中,民警也初步確認小娥可能在陜西省商南縣清油河鎮(zhèn)。于是,辦案民警迅速前往陜西省商南縣,并在當(dāng)?shù)毓矙C關(guān)的配合下,找到了小娥的具體線索。

得知當(dāng)?shù)毓簿衷谡{(diào)查此事,做賊心虛的李某租了一輛出租車將小娥及丈夫兒子送到了鄖西縣城,然而“法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李某已被立案調(diào)查。

6月1日,小娥在親人陪伴下一起向鄖西縣公安局刑偵大隊送來錦旗。她告訴民警,當(dāng)年,她在李某生家中呆了一個月,幫其照看未滿月的孩子。李某生的孩子滿月后,她曾被帶至陜西寶雞、甘肅天水、陜西長安縣等地,還說要帶小娥到新疆撿棉花掙錢,被小娥拒絕后,他將小娥介紹到陜西商南縣大山里幫人摘香菇。

2005年,李某生將其帶至該縣王某家中,讓小娥與王某結(jié)婚。小娥從家里走時未帶身份證、戶口本,李某生給了王某一個叫“范玉仙”的戶口薄,小娥從此以“范玉仙”的名字與王某結(jié)婚,2006年生下了兒子后一直在陜西商南縣生活至今。離開家時,13歲的小娥不認識路也不太認識字,身上沒有錢,所以一直認為遠在鄖西的家“遙不可及”。她告訴民警,回到闊別17年的家,見到自己的親人非常開心。

說起闊別17年的團聚,一家人都忍不住熱淚盈眶,俞某更是連連向民警表達謝意。

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