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聞,有個單位的一名同志向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督導組匯報成果,說本單位有一領導十年來找部下談心多達3268次。督導組的同志反問道:“這個數(shù)字是怎么統(tǒng)計出來的?”匯報者一臉尷尬,半天說不清楚。(9月21日《福建日報》)
督導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本意是總結成績,找出不足,便于針對性地解決問題。讓人感到汗顏的是:福建一單位的匯報者在向督導組匯報時,竟然有恃無恐、睜著眼睛說瞎話,謊報“領導與部下談心多達3268次”。而當督導組當場反問予以質詢時,匯報者卻無言以對,一臉茫然。
玩數(shù)字游戲、大搞浮夸風,可以說是不少地方向上級炫耀政績的一貫伎倆和手段,只不過大多數(shù)時候上級領導沒有較真,更礙于面子懶得當場戳穿。也正因為如此,弄虛作假、虛報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等形式主義的歪風曾一度盛行。
對此,黨中央早就高度關注。中央決定用一年左右的時間在全黨自上而下地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是以中央八項規(guī)定為切入點,集中解決包括形式主義在內的廣大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四風”問題。解決“四風”問題,既不能靠耍嘴皮子,更不能玩數(shù)字游戲,要靠主要領導干部以身作則、真抓實干,從一點一滴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廣大人民群眾關心和反響強烈的問題做起;要帶頭查擺問題、自我揭短、敢于亮丑,自覺接受黨內同志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批評與監(jiān)督,徹底對作風之弊和行為之垢來一次大排查、大檢修、大掃除。
面對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督導組的督導,匯報者應該本著對黨和人民群眾高度負責的態(tài)度,實事求是地將本單位開展活動的情況如實匯報,以便上級正確研判,作出科學指導,促進活動更好地開展。然而,事實恰恰相反。這名匯報者為了自我炫耀,弄巧成拙,精心導演的數(shù)字游戲暴露出其浮夸作風的尾巴。
“談心3268次”,這一經(jīng)不起反問和推敲的數(shù)據(jù)到底是如何煉成?如此玩弄數(shù)據(jù)顯然是迎合上級檢查的慣用伎倆,是政績浮夸下難以揮去的形式主義魅影。凡此種種,必須引起重視,更要堅決反對和嚴厲打擊。否則,貽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