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命感動生命:沈陽市民王永15年獻血156次
2017-02-26 01:21:57 來源:沈陽晚報

叫“一縷陽光”的他,釋放著15年的捐血光芒

沈陽市民王永,15年獻血156次,身體依然棒棒的

\

王永,1982年出生,退伍轉(zhuǎn)業(yè)不久,現(xiàn)在鐵西區(qū)一家珠寶店工作。他主動給沈陽晚報新聞熱線打電話,講述自己的獻血經(jīng)歷。

緣起:父親病重期間免費獲得血源

35歲的王永讓人覺得溫暖、親切。談及獻血的初衷,王永回憶起了父親重病時的經(jīng)歷。2001年自己在沈陽當(dāng)兵的時候,遠在河北保定的父親患了重病,要輸血。因為家境困難,父親給他寫信說沒有輸血的錢,希望他能給家里寄些錢。信來得比較遲,一個月才到,當(dāng)王永將錢寄到家里時,父親已經(jīng)康復(fù)出院。原來,與父親同病房的一名患者需要輸血,醫(yī)生從血庫里取出血后,這名患者已經(jīng)死亡,而取出的血不能再送到血庫里,王永的父親幸運地享受了免費輸血。王永從此決定通過獻血的形式回報社會。

傳播:以生命感動生命

2002年,在沈陽當(dāng)兵的王永走上街頭開始獻血。他回憶起當(dāng)時的感覺,“很開心,很自豪,有價值感。”王永勤奮好學(xué),學(xué)習(xí)獻血的知識和法規(guī)。在服役期間,先后獲得國家獻血奉獻獎金獎三次,沈陽市獻血奉獻獎金獎等。

王永入伍16年,獻血15年,共計156次。其中全血13次,血小板143次。包括休假、辦理退伍手續(xù)路過北京4次捐血。他說,走到哪兒獻到哪兒。結(jié)婚后,他的妻子也義務(wù)獻血30次。后來,王永了解到,造血干細胞可以供給白血病患者和重度貧血患者使用。2009年,王永在北行的獻血屋加入中華骨髓庫,經(jīng)歷過三次高配,但是都無緣成功捐獻。

在這個獻愛心的圈子里,王永受到很多捐獻器官人士的影響,2013年成為一名器官捐獻志愿者,2015年登記成為一名遺體和角膜捐獻志愿者并公證遺囑。他說,我愿意以生命傳遞生命,以生命感動生命。

堅持:退伍不褪色,繼續(xù)做公益

2016年5月,距離王永離開部隊還有半年,他加入公益組織。于是他的身影不斷地出現(xiàn)在手拉手為民公益團隊、3589志愿者聯(lián)盟等公益組織中。他照顧孤寡老人,看望福利院的兒童,幫助走失的老人回家……2016年年末,王永退伍。他到鐵西區(qū)一家珠寶店工作,做行政工作。但是退伍不褪色,他繼續(xù)堅持做公益。他說,他會堅持獻血一直到不能獻的時候為止。

未來:讓孩子到18歲的時候去獻血

王永鼓勵妻子獻血,也鼓勵孩子要做好事,有愛心。他希望孩子在18歲生日的時候去獻血,用獻血的方式做自己的成人禮。

王永告訴沈陽晚報、沈陽網(wǎng)記者,獻血包括獻全血和機采血小板兩種。獻血間隔的時間是獻全血間隔是6個月,血小板最小間隔全國是兩周,沈陽是三周。獻完血小板再獻全血間隔是一個月。獻完全血再獻血小板間隔是三個月。他說,自己獻血15年了,身體依然棒棒的。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