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黎正在獻血
血液中心工作人員給張黎送上祝福
中國江西網(wǎng)訊 劉金平 記者吳際宇報道:“我今后就不能再獻血了,有些不舍,但如果條件允許,我愿意繼續(xù)獻血,幫助他人。”躺在獻血椅上的張黎告訴中國江西網(wǎng)記者。元月3日是2017年上班的第一天上午,江西制造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張黎老師來到江西省血液中心東區(qū)機采大廳進行他最后一次獻血,與往日一樣,經(jīng)過體檢,他捐獻了2個治療量機采血小板,按照《獻血法》規(guī)定,這是他最后一次獻血,因為當(dāng)天是他60歲的生日。即將從無償獻血隊伍中“退役”的張老師笑容滿滿,卻又有不舍之情。
二十多年來,張老師累計無償獻血164次,挽救了百余人的生命。當(dāng)天上午,江西省血液中心工作人員為他送上了生日蛋糕和工藝品紀(jì)念,對他多年來堅持參與無償獻血的大愛精神表達最衷心的感謝和最誠摯的祝福。
25年無償獻血164次
記者了解到,張黎是江西制造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的一名普通老師。1992年他就參加了無償獻血,由于當(dāng)時獻血還未普及,參加獻血還不夠便利,期間他斷斷續(xù)續(xù)獻血多次,直到1998年《獻血法》實施后,他開始堅持每年獻血2次。2007年12月,他聽說可以捐獻機采血小板,而且當(dāng)時臨床比較缺這種成分血,便開始了獻機采血小板的愛心之旅。獻血機采血小板的間隔期是28天,他幾乎是每個月都堅持到血液中心捐獻血小板。2012年7月1日起,《獻血者健康檢查要求》國家新標(biāo)準(zhǔn)規(guī)定,捐獻機采血小板的間隔期縮短為14天。張黎緊跟政策變化,7月份開始每個月捐獻2次機采血小板。這位熱心、仁愛的老師生怕落下一次可以奉獻的機會。25年來,張黎累計獻血164次,其中捐獻全血10次3600毫升,獻機采血小板154次306個治療量,他的愛心奉獻挽救了無數(shù)患者的生命。
連續(xù)8年被評為獻血明星
談及獻血經(jīng)歷時,張黎講述了他參加無償獻血的原因:“在我八歲的時候,被高空墜物砸傷了頭部,出血很多,當(dāng)時一位路過的陌生女士把我抱到醫(yī)院看醫(yī)生,給縫了20多針。后來我長大懂事了一直想報答這位好心人,可是一直沒找到她,這個報恩的愿望藏在心里多年了。1992年單位組織獻血,我便第一個報名參加,以獻血的方式來感恩。2002年無償獻血普及也方便了,我開始堅持每年獻血,盡我的能力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獻過血的人有很多,但堅持20余年獻血10余萬毫升的人并不多,您的事跡非常感人。”面對工作人員的評價,張黎和藹地笑道:“我只是個平凡的人,做了件平凡的事而已。獻血是件很平常的事情,很多人都可以做到的,能夠幫助別人、感恩社會,我感到很快樂。”這顆感恩的種子、奉獻愛的種子,支持著張黎堅持獻血20余年,在平凡中鑄就偉大。
從2008年至2015年,張黎連續(xù)8年被評為獻血明星,榮獲全國2008-2009年度、2010-2011年度、2012-2013年度和2014-2015年度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全省2007—2008年度、2009-2010年度、2011-2012年度、2013-2014年度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獲得者,全省2009—2010年度無償獻血奉獻獎促進獎獲得者。
當(dāng)問道獻血是否有影響健康時,張黎說“以我多年獻血的經(jīng)歷來看,獻血對健康是有利的。”他介紹說,自己三十多歲時就患有家族遺傳性高血壓,而且還高血脂、高血糖,是典型的“三高”人群,吃藥仍感覺身體不適,便開始運動,堅持每天慢跑、游泳,后來血壓、血脂等指標(biāo)漸漸降至正常。隨后參加獻血,發(fā)現(xiàn)獻血無身體不適,便堅持獻血。多年來堅持運動和定期獻血,不僅不患“三高”,而且手腳靈活、思維清晰、精力充沛。奉獻帶來快樂,愉悅的心情讓疾病遠離。張黎以他的切身經(jīng)歷告訴周圍的人獻血有益健康,在他的影響下,小孩也加入到了無償獻血的行列,而且很多同事和學(xué)生也開始無償獻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