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也有機器人廚房 10分鐘烤100條魚 20秒切完一把蔥
2018-06-24 00:16:31 來源:

點擊查看高清原圖

智能餐廳工作室

  6月23日訊(長江日報記者 孫珺)從麥當勞的訂購亭,到皇家加勒比(Royal Carribean)旗下游輪“海洋交響樂號”( Symphony of the Seas)上的自動調酒師,自動化正在滲透到全球食品和招待服務業(yè)。不久前,波士頓開辦了一家使用機器人操作廚房的休閑快餐館。而在武漢,“機器人廚房”也在逐漸鋪開。

  “機器人大廚”做出的菜究竟味道如何?未來,餐館酒店廚師會被取代嗎?

  APEC使用過的智能蒸烤箱走進武漢餐廳

  10分鐘可同時烤出100條魚

點擊查看高清原圖

智能蒸烤箱

  22日,農家小院后湖店執(zhí)行總經理羅建文正忙著張羅旗下的智能化工作室,這里將承擔研發(fā)新品、品鑒的功能。工作室里,配有價格十幾萬元的萬能蒸烤箱、上萬元的智能電飯煲等,總耗資30萬元以上。

  “這個萬能蒸烤箱就是APEC會議上用過的,10臺可以供應3000人用餐。”羅建文介紹,一次可以烤10盤、共360只雞腿。“當然,這是最大的量。”這個蒸烤箱主要取代了以前蒸和烤分開的設備,合二為一,效率更高,10分鐘可同時烤出100條魚。溫度、水分控制通過電腦輸入操作,更加精確,口感也更穩(wěn)定。比如烤鴨,可以將溫度控制在160℃,30%濕度,來保證鴨皮的酥脆口感。溫度高了,皮子焦了;濕度高了,皮子“疲”了,需要反復調試,最終敲定預設方案。

  用智能電飯煲,還可以做出正宗味道的粵式臘味煲仔飯。此前設定好配料以及比例、溫度等,幾分鐘就可以出爐。“全智能化操作,人工至少可以節(jié)省一半。”他預計。

  值得期待的是,羅建文還打算率先在武漢嘗試分子料理。用智能化料理機,做出顛覆傳統(tǒng)廚藝與食物外貌的烹調方式。“它可以讓馬鈴薯以泡沫狀出現(xiàn),讓荔枝變成魚子醬狀,并具有魚子醬的口感,荔枝的味道。”

  意大利就有一間著名的分子料理餐廳,他們在腌制肉丸時應用的就是磁共振造影技術,并通過錄像記錄肉丸在腌制時內部會發(fā)生的變化。在芝加哥一間餐廳的分子廚房里,大廚們更是異想天開地將四級激光槍運用到了金槍魚的烹飪中。

  切蔥機20秒切完一把蔥

  炒菜機2分鐘炒出青椒肉絲

點擊查看高清原圖

智能切蔥機器人

  “很多武漢的餐飲企業(yè)后廚采用了智能設備。”漢口北酒店用品城美的商用負責人陳哲博介紹,比如,麥香園的部分門店買了一臺切蔥機,20秒切完一把蔥,蔥末細膩而均勻。他算了算,一臺切蔥機9900元,6個店共用一臺,可以節(jié)省4個人工成本。人工按每月薪資2000元計算,每年可以省下8萬多元。

  在另一家智能商用廚房展示店中,店長劉聲泉現(xiàn)場演示,炒菜機器人三分鐘炒出了一盤雞蛋炒飯。一臺“機器人大廚”8.9萬元,武漢不少連鎖快餐已經用了起來。

點擊查看高清原圖

切絲機器人

  連鎖快餐“菜大師”負責人余利華證實,門店里,炒菜、蒸菜、煲湯都是用的“機器人”。拿炒菜來說,炒菜機器人2分鐘可以出一道青椒肉絲。“炒菜機器人采用的是電腦溫控技術,炒菜時無油煙,菜品的溫度、火候、調料也都由電腦控制。每道菜品的原料配比、加工參數都是由廚師和程序師經過實踐而確定下來的最佳參數,因此可以保證餐品質量的穩(wěn)定性。”他說,至少節(jié)省一半人工。

  不少自助餐廳、高校食堂、企事業(yè)單位職工食堂等也紛紛采購了智能蒸烤箱、炒菜機器人等。

  “機器人大廚”做的菜味道“還不錯”

  精品菜肴還需人工大廚掌勺

  一些菜也因此改變了傳統(tǒng)做法。“比如揚州炒飯,就可以用萬能蒸烤箱做出來。” 陳哲博說,先蒸后烤,很多自助餐廳的揚州炒飯都是直接用托盤盛放,然后做好直接從烤箱中端出來。“口感相差不大。”大多消費者吃不出“這種炒飯并非炒出來的”。

  記者在一家中式連鎖快餐店守候,隨機采訪了幾名食客。標準出爐、稱重的菜看起來光鮮水潤,吃起來到底好不好吃?有食客說:“還不錯,快餐嘛,味道過得去就行。要談美味,還得家里人親自下廚,更對味。”還有的食客說得有趣:“味道是標準得很。今天來吃是這個味,明天來吃還是這個味。”

  智能化后廚是否會快速席卷武漢餐飲業(yè)?記者走訪了多家主流餐飲企業(yè)。艷陽天董事長余震彥介紹,艷陽天三四年前,就開始用炒菜機器人了,一兩百道菜都可以用機器人來做,尤其適用于大規(guī)模的婚宴、酒席等。“安全、高效,口感穩(wěn)定”是他最看重的。“如果說,全面取代還為時過早。”他說,一些精品菜肴還是需要大廚掌勺。

  多家餐飲企業(yè)人士均表示,目前還是會以傳統(tǒng)的技藝為主,智能化設備為輔。“不會全面取代大師傅。”

  大力嘗試智能后廚的羅建文也認為,智能化是對餐飲潮流的一個嘗鮮。“未來十年,武漢餐飲業(yè)后廚依然不會是機器人的天下。” 他舉了一個簡單的例子。“傳統(tǒng)的、地域性的東西還是需要堅持和傳承。”湖北人喜歡喝排骨藕湯。一銚子正宗的排骨藕湯煨下來,至少得兩個半小時,器具得用傳統(tǒng)的紫砂銚子。拿排骨汆水來說,燒開一鍋水,將排骨段放入沸水中汆燙,水重新沸騰后撇去血沫,反復撇幾次直到沒有血沫冒出,撈出排骨瀝干。這個過程,機器沒辦法控制,全憑廚師經驗。下藕之前,還要將藕腌制20分鐘,使其軟化,也得把握好時間,不一定就是20分鐘,有可能30分鐘,也得靠師傅來調。

  武漢商學院餐飲專家萬杰明認為,“機器畢竟還是缺少一些‘溫度’,講究的美食還是需要用傳統(tǒng)的手藝去打磨的,才能品出家鄉(xiāng)味道,家的味道。”他說,武漢是美食之都,各種新興的智能技術加持,是值得肯定的,兼顧安全、高效、美味也是未來餐飲的方向。當然,消費者的需求是多樣的,多層次的,不同的時間、地點、場合,對美食的需求也不同,美食背后的設備自然也需要更加豐富、多元。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