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第459期山東科學大講堂走進了煙臺市芝罘區(qū)只楚街道璽萌社區(qū),與大家共話“舌尖上的水產安全”。
本次活動是山東省科協、山東省教育廳、山東省科技廳、山東省衛(wèi)健委主辦,山東省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煙臺市科協承辦,煙臺市海洋經濟研究院、芝罘區(qū)科協、只楚街道辦事處以及食品有意思科普團隊協辦。本次活動采取線下+線上直播同步進行的形式舉行,吸引線上線下單位及觀眾共計2500余人參與。
山東省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科普及教育工作委員會秘書長、食品有意思科普團隊負責人繆鏈參與并主持了線上線下活動。煙臺市科學技術協會二級調研員李君齋為活動致辭,在致辭中對煙臺科普工作的開展情況進行了介紹,對開展食品安全科普教育及宣傳工作提出了美好愿景。出席本次活動的還有煙臺市海洋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錫胤,煙臺市科學技術協會科普部部長張雅慧,煙臺市芝罘區(qū)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劉學勇,煙臺市海洋經濟研究院病害防治與質量安全室主任胡麗萍、食品有意思科普團隊編輯部主任王曉慧等。
本期大講堂圍繞“舌尖上的水產安全”主題展開,邀請了中國農業(yè)大學煙臺研究院副教授劉春娥和煙臺海洋經濟研究院工程師高峰,分別進行了《如何安全食用水產品》和《碼上溯源,守護舌尖上的水產安全——煙臺市水產品質量追溯平臺介紹》兩場精彩的主題報告。
水產品營養(yǎng)豐富,是百姓餐桌上的常用食材,深受消費者們的喜愛,人們對水產品質量安全的關注也在日益提升。但消費者對各類水產品的安全監(jiān)管、質量追溯以及隱藏在水產品中的風險因素和控制措施等并不了解,對水產品的認識也存在一些誤區(qū)。通過本次大講堂兩位專家的講解,讓消費者更加全面了解了各種水產品的營養(yǎng)價值及生活中安全選購和食用的正確做法,更加深了對相關監(jiān)管部門在水產品全過程追溯和質量監(jiān)管方面工作的了解,讓大家放心享受藍色健康的饋贈。
本期大講堂結束后,食品有意思科普團隊還將整期大講堂的內容進行剪輯加工,制作成科普視頻上傳至食品有意思科普平臺以及愛奇藝、視頻號等網絡平臺,實現科普內容的可持續(xù)性傳播,讓更多關心水產品及食品安全的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