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六月,酸甜可口的楊梅就上市了。但隨著楊梅的大量上市,有關(guān)楊梅的流言也在網(wǎng)絡(luò)上傳播開來,其中有條視頻流傳甚廣。視頻中,一名女子拿著楊梅在水龍頭下反復(fù)搓洗擠捏,最后在手上留下了一些膠狀物。女子口中說道:“你們看看這是什么東西,摸都摸不動,是膠呢,你們買楊梅一定要注意了。”
楊梅注膠視頻選段
楊梅注膠?這是真的嗎?6月13日,杭州市市場監(jiān)管局、市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公開做對照實驗,來驗證傳言是否屬實。
實驗用的新鮮楊梅
拿一顆新鮮的楊梅取其果肉,放在體視顯微鏡下觀察,看到果肉是飽滿的紅色柱狀組織;將另一顆楊梅在水龍頭下搓洗,的確出現(xiàn)了膠狀物質(zhì),放在顯微鏡下進行觀察,看到的是跟前一顆一樣的紅色柱狀組織,只是不太飽滿。
體視顯微鏡下新鮮楊梅果肉
體視顯微鏡下新鮮楊梅用力搓洗后的果肉
再將膠狀物質(zhì)放在顯微鏡下,看到的是無定形半透明的固體。
體視顯微鏡下注入明膠后的楊梅果肉
體視顯微鏡下注入明膠后搓爛的楊梅果肉
從實驗可以看出,楊梅的果肉由眾多肉柱聚集而成,拿著楊梅在水龍頭下反復(fù)搓洗留下了的膠狀物其實就是果肉殘留組織,是膳食纖維、糖酸、蛋白質(zhì)、花青素等營養(yǎng)物質(zhì),跟所謂的明膠風(fēng)馬牛不相及。
未注膠楊梅
注膠過程
注膠后
為了驗證楊梅注膠是否可行,接著杭州市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的工作人員又用針管將明膠注進楊梅果肉里,放置在冰箱冷藏后進行稱重,發(fā)現(xiàn)這顆17.12克的楊梅注膠后重量為17.39克,僅增重0.27克。
大約24小時以后,注膠的楊梅因溫度較低表面會有不均勻的膠體析出,外觀上的異常,消費者僅憑肉眼就能識別。
24小時后的注膠楊梅
大約48小時以后,注膠楊梅果肉出現(xiàn)塌陷現(xiàn)象,這是注膠過程的物理傷害和明膠凝固聯(lián)合作用導(dǎo)致的。
48小時后的注膠楊梅
從實驗可以看出,楊梅不耐儲藏,如果給楊梅都注膠,不僅需要很高的人力成本投入,增重的效果微乎其微,而且楊梅本身也經(jīng)不起這種“折騰”,更不容易貯存保鮮。
從上面兩個實驗可知,楊梅注膠的傳言是一條徹頭徹尾的謠言。那消費者該如何食用和貯藏楊梅呢?據(jù)了解,楊梅季較短,嬌嫩又不耐儲運,自然保質(zhì)期一般為3天。如果不能及時食用,最為普遍的方法就是浸泡成楊梅酒。此外,楊梅也可以微凍保存,既可留住鮮味,又可增添一份清涼。不過楊梅雖然好吃,但也不能多吃,楊梅對胃黏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有胃病的人要慎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