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九江回應“鎘大米”事件 將啟動永久性閉礦工作
2017-11-15 14:30:00 來源:財新網
江西省是中國糧食主產區(qū)之一,其下轄的九江市九江縣近日被環(huán)保志愿者公開舉報存在鎘污染大米事件,污染源是流經該地區(qū)的礦區(qū)生產廢水。11月14日,九江市柴桑區(qū)環(huán)保局回應稱,“已于8月30日責令九江礦冶公司停產,在此基礎上,按有關程序啟動永久性閉礦工作,并對礦區(qū)進行生態(tài)修復和植被恢復。”
  九江市柴桑區(qū)委宣傳部的官方微博表示,將迅速成立工作組進村入戶調查,按照國家統一糧食收購價全部收存疑似污染的稻谷75206斤,待檢驗結果確認后對確屬污染稻谷集中進行無害化處理;九江縣港口街鎮(zhèn)、村兩級通知區(qū)域內農戶即日起不得耕種食用農作物,待相關檢測鑒定出來后,原有全部農田由鎮(zhèn)、村統一流轉栽種花卉、苗木;(九江)市、區(qū)環(huán)保、農業(yè)、糧食等部門已對疑似污染區(qū)域土壤、水體、稻谷等采樣送檢。另外,由柴桑區(qū)環(huán)保部門牽頭,農業(yè)等部門配合,對周邊農田進行污染調查;同時委托第三方有資質單位開展礦區(qū)污染調查,編制污染治理方案。
  此次事件中所提到的重金屬“鎘”是一種人體難以代謝的重金屬,生物體半衰期為19—38年,長期鎘積累可引起機體嚴重腎功能不全,引發(fā)鈣、磷、維生素D代謝異常,直接損傷成骨細胞和軟骨細胞,表現為腎小球過濾功能降低并伴有骨質疏松癥狀。
  11月6日,中國無毒地志愿者發(fā)布公開信“臨近稻谷收割期,江西九江出現‘鎘大米’”。公開信中稱,10月中旬,志愿者在江西省九江縣港口街鎮(zhèn)兩個村村民的家中或者農田,對土壤和稻谷進行了取樣并送檢第三方檢測機構。檢測結果顯示,兩個村兩戶村民的稻谷重金屬鎘存在不同程度超標,最高超出《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2)8.1倍;正在種植的農田土壤重金屬鎘超標,同時農田灌溉水源以及候鳥棲息地東湖底泥鎘、砷超標,廢棄農田土壤重金屬鎘、砷更是嚴重超標,分別超出《土壤環(huán)境質量標準GB15618-1995》3級(保障農林業(yè)生產和植物正常生長的土壤臨界值)(下簡稱土壤3級標準)14.2倍、7.13倍。
  公開信中提到,當地九江礦冶有限公司開采的丁家山金銅硫礦可能是造成農田重金屬污染的源頭,該礦區(qū)長期排放紅色污水,污水流經村子,最后流入東湖。該銅硫礦最早組建于1988年,當地于2013年上馬了《九江礦冶有限公司丁家山金銅硫礦年開采10萬噸項目》,該項目環(huán)評公示表明其井下廢水和選礦廢水中存在鉛、鋅、砷、鎘等主要污染物。
  以鎘污染為代表的重金屬污染并不是江西獨有的問題。據環(huán)保部與國土資源部2014年4月公布的《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顯示,中國耕地土壤環(huán)境質量堪憂,工礦業(yè)廢棄地土壤環(huán)境問題突出。全國土壤總的點位超標率為16.1%,從污染物超標情況看,鎘、汞、砷、銅、鉛、鉻、鋅、鎳8種無機污染物點位超標率分別為7.0%、1.6%、2.7%、2.1%、1.5%、1.1%、0.9%、4.8%,從污染分布情況看,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西南、中南地區(qū)土壤重金屬超標范圍較大,鎘、汞、砷、鉛4種無機污染物含量分布呈現從西北到東南、從東北到西南方向逐漸升高的態(tài)勢。

相關報道:江西九江調查疑似“鎘大米”事件

“鎘米”疑云兩次籠罩的村莊:江西九江當地政府收存6萬斤新谷,稻谷和土壤已抽樣送檢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