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稱,大陸人愛吃辣,各地比吃辣,但永遠找不出讓大家心服口服的“總冠軍”,因為吃辣比賽還要看辣椒辣度、料理方式、總消費量,但也因為爭執(zhí)不下,反而讓大陸的辣菜越做越多元,民眾享受更大的口福,成了“辣椒大戰(zhàn)”中最大的受益者。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9月22日報道,辣椒素類物質賦予了食品辣味,提供了約90%的辣感和熱感,而辣椒素類物質的主要來源就是辣椒。因此,判斷哪里人最能吃辣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哪里人吃的辣椒最辣。
報道稱,產自杭州的杭椒雖然成熟后頗辣,但是在當地都是趁著還未成熟,沒有辣味時采摘食用。云南和海南的辣椒產區(qū)氣候濕潤、多陰雨天氣,當地的辣椒品種又是小型椒,能培育出最辣的辣椒,當地民眾吃辣從小吃到大,當然越吃越不怕。
但是辣椒辣度是一回事,菜品辣度又是另一回事,因為絕大部分人并不會直接生吃辣椒,而是經過烹調,因此烹調技法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一般情況下,酸味、甜味和苦味都能有效遮蔽辣味,而食用油則是不折不扣的辣味殺手。例如西北地方辣椒本來辣度就低,在處理過程中又往往有油潑辣子(高溫油潑)這樣消減辣味的工序,菜中還往往添加酸醋,算不上是“吃辣英雄”。在西南地區(qū),四川流行的各式紅油菜品也巧妙地降低了辣度。
報道稱,判斷某地人究竟有多能吃辣,還要看辣椒的消費量。大陸辣椒種植史上有四大產區(qū),俗稱“一澤三都”,即河北雞澤,四川成都、山東益都、河北望都??墒潜娝苤?,河北人吃辣能力非常有限,也就是說,種辣椒多的地方不一定是能吃辣,因此,產量和消費量并不能畫上等號,尤其現在物流業(yè)如此發(fā)達,辣椒流通快速,黑龍江人吃的可能是海南產的辣椒,四川的辣椒也會運到新疆去,因此若要找出誰才是“吃辣總冠軍”,可沒這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