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上午,隨著一聲鑼響,早已守候在陽澄湖畔的20艘蟹船離岸而去。船上,蟹農們開始手忙腳亂地捕撈新鮮出籠的大閘蟹。當天,蘇州市正式開捕陽澄湖大閘蟹。
“不是陽澄蟹味好,此生何必住蘇州”。每逢秋季,陽澄湖大閘蟹的美味總是令老饕們念念不忘。
據(jù)蘇州市農委的抽檢數(shù)據(jù),今年陽澄湖大閘蟹的平均規(guī)格為每只3.34兩,比去年同期增重約6.2%,且品質高于往年。但由于養(yǎng)殖水域減半,總產量僅為1200噸左右,比去年減產約900噸。陽澄湖大閘蟹行業(yè)協(xié)會副會長周雪龍預測,“今年陽澄湖大閘蟹的價格將上漲15%左右”。
面對收獲的場景,周雪龍興奮中夾雜著一絲憂慮。“今年產量大減,市場供需關系不平衡,恐怕會有其他地方的蟹打著‘陽澄湖’的旗號趁虛而入。”
陽澄湖大閘蟹是大閘蟹圈內的龍頭老大,卻遠非一家獨大。江南地區(qū)河湖密布,江蘇省內洪澤湖、高郵湖等地的大閘蟹都是陽澄湖大閘蟹的勁敵,有時甚至還會與同城的太湖大閘蟹“同室操戈”。
洪澤湖畔的宿遷市泗洪縣擁有“中國河蟹產業(yè)先進縣”的稱號,已連續(xù)11年保持江蘇省大閘蟹縣級出口第一的地位。今年預計產量在3.5萬到4萬噸之間,“有望達成12連冠”。
泗洪縣水產局辦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員表示“陽澄湖大閘蟹品牌響、區(qū)域位置好、養(yǎng)殖技術領先,我們一直非常羨慕。洪澤湖大閘蟹雖然產量大,但名聲卻遠遠不及,一直籠罩在陽澄湖大閘蟹的陰影下”。
為了創(chuàng)造屬于洪澤湖大閘蟹的品牌價值,泗洪縣大打生態(tài)養(yǎng)殖牌。目前縣內建有國家級出口大閘蟹質量安全示范區(qū),并通過和電商建立框架性合作銷往更遠的區(qū)域。“雖然還是比不上陽澄湖響亮,但也開始走出了一條屬于洪澤湖大閘蟹的路”。
在周雪龍看來,其他地區(qū)打出自己的品牌和陽澄湖“逐蟹天下”是一件好事。“這樣把各地的大閘蟹給區(qū)分開了,而不是互相冒充,形成了一種良性的發(fā)展趨勢。大家都是兄弟,不能只有龍頭,沒有龍尾。把各自的品牌叫出去,這也是我們陽澄湖大閘蟹行業(yè)協(xié)會所樂于看到的。”
對于陽澄湖大閘蟹自身,周雪龍認為品質的價值要大于品牌。“品牌不等于品質,但是品質造就了品牌。品牌響品質差,等于是砸了陽澄湖的牌子”。今年,陽澄湖大閘蟹分放種時、中期和捕撈前三個時期,由政府主管部門對各養(yǎng)殖基地的空氣、土壤、水質及大閘蟹的蟹種進行了抽檢。品質管控為歷年最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