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誤將指尖骨瘤當作魚刺扎手三年,醫(yī)生手術“揭開”包塊真身
2024-12-23 21:52:00 來源:極目新聞

新聞通訊員 李林牧 姜嬋媛 胡玲

“一直以為是魚刺扎進指尖里面沒弄出來,沒想到竟然是個瘤子,幸虧不是惡性的,真是感謝醫(yī)生……”12月23日,在武漢市普仁醫(yī)院手足顯微外科病房內,張婆婆(化姓)對前來查房的醫(yī)生不住地表達感激之情,同時也對自己的疏忽感到陣陣后怕。

張婆婆今年83歲,三年前,左手食指末端長出一個米粒大小的包塊,總感覺有些隱隱的疼,一直以為是魚刺扎進指尖并留在肉里發(fā)炎了,想著是小問題就沒有特別在意,結果隨著時間推移,這個米粒大的包塊越來越大,竟然長到了1.0厘米×0.5厘米,疼痛也在逐漸在加重,嚴重影響到了平時的生活。12月16日,張婆婆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了武漢市普仁醫(yī)院手足顯微外科就診。

經過一系列檢查,X線檢查顯示張婆婆左示指末節(jié)甲粗隆旁有骨質密度影,左示指遠側指間關節(jié)旁軟組織出現鈣化現象。武漢市普仁醫(yī)院手足顯微外科主治醫(yī)師汪冰初步診斷為骨瘤,需要通過手術切除病損組織并進行病理檢查后才能最終確診并制定后續(xù)精準治療方案。

主治醫(yī)師汪冰介紹,患者的骨瘤在手指部位可能會引起骨質破壞、病理性骨折、神經壓迫導致劇痛和感覺異常,以及血液循環(huán)受阻,嚴重時可能導致組織壞死,甚至需要截指頭、截肢。此外,骨瘤還有惡變的風險,一旦惡化,可能通過血液或淋巴系統轉移到其他臟器,嚴重威脅患者生命。

手足顯微外科醫(yī)護團隊根據張婆婆的特殊情況,全面考量了骨瘤在手指末節(jié)的具體位置、大小規(guī)模,以及可能對周邊神經、血管、肌腱等重要組織產生的復雜影響,制定了一套詳盡且周全的指骨病損切除術與拔甲術聯合治療方案,并對手術的每一個步驟與可能出現的風險及應對策略進行了細致規(guī)劃。

12月17日,武漢市普仁醫(yī)院手足顯微外科醫(yī)護團隊為張婆婆行指骨病損切除術。術中,主刀醫(yī)生汪冰在高倍顯微鏡的輔助下,沿著預先設計好的手術切口小心切開皮膚及皮下組織,逐步深入至病變區(qū)域,運用精細的顯微器械,以毫米級的操作精度,耐心細致地將骨瘤組織從周圍的血管、神經束以及肌腱組織上逐步剝離,并嚴格控制切割深度與范圍,避免對指骨的正常結構造成過度破壞,同時防止損傷骨膜及骨髓腔等重要結構,最大程度減少術后骨折不愈合或延遲愈合的風險。術后,病理結果顯示為良性軟骨瘤,張婆婆的恢復情況良好。

武漢市普仁醫(yī)院手足顯微外科主任彭漢書提醒,身體的微小異常往往可能是嚴重疾病的早期信號,這些變化通常不易察覺且容易被忽視,如果未能及時發(fā)現和治療,病情可能會逐漸惡化,導致疾病進展到難以治療的階段,增加治療難度和降低治愈率。因此對于任何身體上的異常變化,如不明包塊、疼痛或功能障礙等,都應給予足夠的重視,并及時到醫(yī)院進行全面檢查。這樣可以提高疾病早期發(fā)現和治療的機會,減少潛在風險,提高生活質量和預期壽命。

(武漢市普仁醫(yī)院供圖)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