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通訊員 李林牧 詹文雪 王欣
近日,武漢市普仁醫(yī)院救治了一名因嗜酒導致“慢性乙肝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經過一系列搶救措施和綜合治療,患者轉危為安,順利出院。
44歲的馬女士(化姓)家住武漢青山,飲酒長達十年,從偶爾小酌逐漸變成了日日豪飲,她的生活作息也極不規(guī)律,晝夜顛倒,飲食無度。加上馬女士本就患有乙肝,且體重偏重,近兩年雖減輕了近20斤,但腹圍卻日益增大,她卻未曾察覺在意,直到胃痛、惡心、腹脹如孕六月、食欲不振、皮膚及眼睛發(fā)黃等癥狀襲來,她才于11月13日緊急前往武漢市普仁醫(yī)院消化內科就診。
檢查結果顯示,馬女士的總膽紅素高達360umol/L,是正常值的近20倍;凝血酶原活動度僅為31%,遠低于正常值;同時,她還伴有急性肝衰竭、黃疸、肝硬化、脾大、腹腔大量積液等多種疾病及并發(fā)癥。面對如此復雜的病情,該院消化內科、感染科、血透中心、重癥醫(yī)學科等多科室專家迅速會診,決定為馬女士采用人工肝技術進行治療。
病情尚未穩(wěn)定時,馬女士又突發(fā)持續(xù)高熱,最高體溫達40℃。經過腹腔穿刺引流術和多次人工肝治療及抗感染治療后,11月17日,她的體溫逐漸恢復正常,腹圍減小,膚色也逐漸恢復。經過3次輸血、4次人工肝治療,馬女士終于成功闖過凝血功能障礙、器官衰竭、感染發(fā)熱等重重難關,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消化內科一病區(qū)兼消化道疾病研究所主任張妍表示,醫(yī)護團隊為馬女士制定了個性化的綜合治療方案,并進行了護肝、抗感染、抗病毒等對癥治療;護理部門也積極配合人工肝治療,通過健康宣教、情緒干預、用藥指導及日常生活指導等,滿足患者的需求。
武漢市普仁醫(yī)院消化內科主任方向明提醒,酒精對身體的傷害是全方位的,且難以制定“安全限量”,每多喝一點,傷害就增加一分。酒精主要在肝內代謝,乙醛是其危害最大的成分,會在體內大量囤積,對組織和器官產生毒性作用。長期大量飲酒,會從“酒精性脂肪肝”逐漸發(fā)展到“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甚至導致肝癌,而患有肝臟病的人,因為本身肝實質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肝功能已受到了影響,如果再飲酒,保持著較高的酒精濃度持續(xù)損害肝臟,那就等于是慢性自殺。
因此,市民應盡量少喝酒。如果實在無法推拒飲酒,可以在喝酒前先喝一杯牛奶或吃一點食物,延緩酒精在胃內的吸收,同時有意識地多補充富含維B、維C的動物肝臟、蔬菜、水果等。
(武漢市普仁醫(yī)院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