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記者 晏雯
通訊員 肖莉嬌 張智
11月7日,深秋的陽光灑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校園,一股暖流在這里悄然涌動。在北區(qū)食堂門口,一封特別的感謝信悄然出現(xiàn),吸引了眾多師生的目光。感謝信上,一個個名字躍然紙上,旁邊標注著他們獻血的毫升數(shù)。這份沉甸甸的愛心清單,不僅承載著對獻血者無私奉獻的崇高敬意,也見證著地大學子的愛心善舉。
就在同一天,3輛獻血車如約而至,分別停靠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西區(qū)、北區(qū)和未來城校區(qū),宛如守護生命的希望之舟,靜靜等候那些勇敢伸出臂膀、為生命續(xù)航的青年學子。最終,當天149位同學成功捐獻了48300毫升血液,為全市無償獻血事業(yè)注入了青春力量。
11月7日中午,記者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校園北區(qū)菜鳥驛站旁的獻血車前看到,不少師生從食堂吃完飯便匆匆趕來獻血。他們手持獻血登記表,有序地等待著獻血。他們中,盡管不少都是第一次獻血的稚嫩面孔,臉上帶著幾分緊張與期待,但他們同樣滿懷熱情,準備用自己的熱血為需要幫助的人送去生命的希望。
獻血車前,經濟管理學院同班同寢的大一男生魯博文和何俊杰格外顯眼。剛滿18歲的他們是第一次獻血,肩并肩坐著,臉上神情雖有一絲緊張,但更多的是堅定。魯博文是湖北襄陽人,他略帶靦腆地說道:“其實我本來有點害怕,但一想到能幫到別人,就有勇氣了。我媽媽常參加無償獻血,我覺得這很有意義。”旁邊的何俊杰顯得更從容,這位來自湖北十堰的小伙子早就有了獻血念頭:“今天在去食堂途中看到獻血車,就約博文吃完飯一起來。我倆一拍即合,決定開啟這次愛心之旅。這是獻愛心,盡自己一份力,今天終于如愿了?!弊詈螅敳┪暮秃慰〗芏己敛华q豫地捐獻了400毫升血液。
在獻血車上,還有兩位第一次獻血的大一女生——耿楠和周文婷。她們來自湖北十堰,是十堰市第一中學的高中同班同學。高中時,兩人就是最好的朋友,一起努力學習,一起追逐夢想。后來,她們商量著一起報考了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法學專業(yè),并幸運地被分到了一個班,又分到了一個寢室。這次獻血,對她們來說,不僅是一次愛的傳遞,更是對彼此友誼的見證。
“因為聽說獻血車每個月都會來學校,上次我們因為有事錯過了,室友參加了獻血,我們也受到感染,更加堅定這次一定要來獻?!惫㈤f。周文婷則補充道:“雖然有點緊張,但想到自己的血液能夠幫助到別人,就覺得特別值得。”在獻血車上,兩人各獻了300毫升血液。她們的笑容在獻血車上綻放,如同一抹暖陽,溫暖著每一個人的心房。
而在獻血活動進行的同時,一場特別的共建儀式也在該校藝術與傳媒學院大教室里舉行。武漢血液中心獻血招募科黨支部與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藝術與傳媒學院院直黨支部正式結對共建。雙方將共同推動無償獻血知識的普及和宣傳,為藝術與傳媒學院的學生提供一個實踐社會責任、展現(xiàn)創(chuàng)意才華的平臺。
共建儀式上,武漢血液中心副主任杜思穎和藝術與傳媒學院黨委副書記邊建華分別致辭。杜思穎副主任表示:“無償獻血是一項非常崇高的社會公益事業(yè)。高校師生一直是武漢市無償獻血的主力軍。近兩年來,我們地大有1024名愛心學子挽起衣袖,捐獻血液達三十六萬毫升。地大學子們勇敢地伸出手臂捐獻血液的樣子,是青春熱血、朝氣蓬勃的模樣。我們期望借助此次共建活動,加深雙方的合作深度,攜手推動無償獻血事業(yè)向前發(fā)展。”
邊建華副書記則代表學院黨委對武漢血液中心的信任和支持表示感謝,并期待雙方能夠尋找更多的合作空間,為廣大青年學生的志愿服務活動提供更加廣闊的平臺。隨后,雙方黨支部代表在儀式上簽署了共建協(xié)議,并舉行了授旗儀式。武漢血液中心向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藝術與傳媒學院授旗“無償獻血黨員志愿服務隊”,鼓勵雙方共同開展志愿服務活動。
儀式結束后,武漢血液中心的科普團隊為藝術與傳媒學院的學生舉辦了一場關于無償獻血知識、典型獻血人物故事等方面的主題思政課。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紛紛表示要積極參與無償獻血活動,為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同時,湖北省無償獻血宣傳作品征集活動正在火熱進行中,當天也在現(xiàn)場進行了推廣與招募,歡迎各位學子積極投稿。
湖北省無償獻血宣傳作品征集活動由湖北省衛(wèi)生健康委、湖北省紅十字會、共青團湖北省委主辦,湖北省血液管理中心、楚天都市報?新聞承辦中,該活動于2024年6月15日至2025年4月30日,面向全社會征集表演類、視頻類、音頻類、圖文類無償獻血宣傳作品,鼓勵采用地方特色、地方方言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呈現(xiàn)。歡迎大家積極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