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記者 晏雯
通訊員 王敏 張全錄
醫(yī)院的腫瘤科病房,有重重挑戰(zhàn)下創(chuàng)造的奇跡,也有因患者錯失治療良機而令人扼腕的遺憾。在武漢市肺科醫(yī)院的腫瘤科,四處取經(jīng)的專家們一次次將國內外前沿技術帶回,一次次將絕望變成希望,再將希望變成現(xiàn)實。在這里,無論是體面離世還是頑強抗爭,每位患者的心愿與尊嚴都得到了最大的尊重與滿足,他們都感受到了同一束溫暖的陽光——那就是腫瘤科主任李銘和他的團隊所帶來的希望與力量。
陪伴特殊患者走過人生至暗
“我從沒想過自己的病會這么嚴重,開始以為只是普通的咳嗽,就拖了一段時間,沒想到差點丟了性命?!?0月21日是46歲的大學老師楊女士來武漢市肺科醫(yī)院腫瘤科復診的日子?;貞浧?年前自己的救治經(jīng)歷,她仍心有余悸。
2022年春節(jié)前夕,被咳嗽咳痰、胸悶喘氣折磨了四個月的楊女士,病情危急,被緊急送入了武漢市肺科醫(yī)院腫瘤科。
楊女士剛入院時,病情十分嚴重。她的左肺完全受損,全是白色,另一邊肺的感染也很重,高燒不退,根本下不了床。經(jīng)過診斷,她被確診為肺癌Ⅳ期,合并嚴重的結核感染?!拔业母改傅弥@個消息后,天天以淚洗面。當時離春節(jié)只有兩天了,原以為,我熬不過那個春節(jié)?!睏钆窟煅手f。
然而,李銘主任卻沒有放棄。他深知楊女士的病情復雜且危重,于是2022年春節(jié),那個本該與家人團聚的日子里,李銘主任卻選擇守在醫(yī)院,一天都沒有休息,為楊女士制定了詳細的治療方案,并親自監(jiān)督執(zhí)行。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李銘主任和他的團隊精心制定方案,一邊控制結核感染,一邊對抗腫瘤。他們密切關注著楊女士的病情變化,隨時調整治療措施。
經(jīng)過幾個月的努力,楊女士的病情終于穩(wěn)定下來,于當年的5月7日出院。如今,她一直在吃靶向藥,治療效果還不錯,甚至重新站上了講臺,為學生們傳授知識。
“是李銘主任和他的團隊給了我第二次生命?!睏钆扛屑さ卣f,“我無法用言語來表達對他們的感激之情。我只知道,我會更加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生命?!?/p>
63歲的謝師傅,也是一位同時遭受肺癌與耐多藥肺結核病雙重打擊的患者。他的右上肺因實變而消失,巨大的新生物堵住了支氣管,情況危急。然而,在李銘主任及其團隊的努力下,通過局部介入療法和免疫療法的綜合運用,謝師傅的腫瘤逐漸縮小,甚至爭取到了手術切除機會,最終成功出院,預后良好。
在武漢市肺科醫(yī)院腫瘤科,除了普通的腫瘤患者,像楊女士和謝師傅這樣合并結核的腫瘤患者還有很多,大約占到患者的三分之一。
我國作為結核感染的高發(fā)國家,擁有大量肺結核合并肺部腫瘤的患者群體。兩病若同時發(fā)生,極易漏診。既要抗結核治療,又要控制腫瘤,且治療方案極難把握。一旦診療延誤,會對患者的生命造成嚴重威脅。
“腫瘤跟其他疾病不一樣,是需要及時處理的,不能錯失治療良機。”李銘主任常說。以前,這部分患者因感染性疾病不能在綜合醫(yī)院腫瘤科住院,往往都因到處輾轉,而貽誤治療時機。
李銘主任結合醫(yī)院特色,開辟專門病房收治這部分患者,他說:“我們要讓每一位患者都有享受醫(yī)療的權利。并針對合并結核的腫瘤患者的發(fā)病特點、藥物相互作用機制等各個方面,個體化地制定治療方案,尋找最佳的平衡點。讓他們得到精準、系統(tǒng)、有效的治療,重新?lián)肀畹南M??!?/p>
精益求精探索克“敵”之道
日前,一場特殊的手術在武漢市肺科醫(yī)院展開。61歲的陳先生,3年前被確診為肺癌并接受了手術,然而術后一年肺癌復發(fā)且出現(xiàn)轉移,放化療無效。轉院到武漢市肺科醫(yī)院后,外科、腫瘤科專家聯(lián)合會診發(fā)現(xiàn),肺癌已轉移至右后上縱隔及相鄰胸椎,且患者腎功能差,無法化療,放療耐受力也差,手術風險大。權衡利弊后,李銘主任與外科團隊緊密合作,成功為患者植入了38顆具有近距離持續(xù)殺傷腫瘤細胞的碘125粒子。術后,患者的腫瘤病灶明顯縮小,停掉了長期口服的止痛藥物。碘125粒子植入術,堪稱癌癥治療的精準“狙擊手”,創(chuàng)傷小、照射劑量準確,對周圍臟器損傷小,但需醫(yī)生術前綜合評估。
從醫(yī)20多年的李銘,除了在院內做醫(yī)學研究探索,還四處取經(jīng)學習,引入了國內外多項前沿技術,如粒子植入技術、腫瘤熱消融技術、DSA介入治療等,這些技術與藥物治療、放療等互相補充、相互配合,形成了應對復雜腫瘤的組合拳,為患者帶來更精準、更多元的治療方案。
“一些新的手段出來,能給患者一些更好的治療方案選擇,這樣患者手段多了,治療效果就會更好,生存時間就會更長?!崩钽懡忉尩?。作為科室負責人,李銘不但注重提升自我技藝,而且十分重視團隊的發(fā)展。他帶領團隊成員赴北京學習先進的腫瘤治療技術。近年來,科室不斷引進和推廣新療法,陸續(xù)開展了10余項新技術,科室的治療水平始終保持在行業(yè)前列。
努力成為患者心里的暖陽
在腫瘤科的病房里,常常上演著感人溫暖的畫面。近日,72歲的周婆婆來到腫瘤科,將一面錦旗送到李銘主任手中,她說:“雖然老伴最終還是離開了,但在這里,他得到了最好的照顧和關懷。謝謝你們,讓他走得那么安詳?!?/p>
劉老先生最后的生命時光,是在武漢市肺科醫(yī)院腫瘤科度過的。那段時間,李銘主任和他的團隊給予了老人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他們知道,對于晚期腫瘤患者來說,除了治療,更需要的是心靈的慰藉和家人的陪伴。讓劉老先生的家屬想不到的是,醫(yī)護人員發(fā)現(xiàn)劉老先生的生日即將到來,決定為他舉辦一個簡單的生日派對。護士們親手制作了生日蛋糕,和家屬一起在病房里為劉老先生慶祝。那一刻,劉老先生的臉上洋溢出了久違的笑容。他或許已經(jīng)知道自己時日無多,但這份意外的驚喜和溫暖,讓他感受到了生命的尊嚴和價值。
這樣的故事,在武漢市肺科醫(yī)院腫瘤科還有很多。
胡先生是武漢市肺科醫(yī)院腫瘤科的一位患者。2020年5月,53歲的他因咳血、胸悶、喘氣、聲嘶等癥狀,被診斷為晚期肺鱗癌,病情十分嚴重,還合并有結核和真菌感染,曾輾轉多家醫(yī)院。當他來到武漢市肺科醫(yī)院時,氣管已被腫瘤侵犯得只剩一條縫,隨時都有生命危險。李銘主任沒有放棄他,而是帶領團隊,為他制定了個性化的治療方案。經(jīng)過介入化療、栓塞、氣管鏡下消融治療等一系列措施,胡先生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生命得以延長。
在治療期間,胡先生一直有一個心愿,那就是能看到女兒結婚。“爸爸剛生病時,我剛剛談了朋友,他特別想看到我穿上婚紗的樣子?!睘榱诉@個心愿,胡先生也積極配合治療。在醫(yī)護人員的努力下,胡先生不僅看到了女兒結婚,還等到了外孫的出生。
“我們全家真的特別感謝李主任和他的團隊,原本以為只有幾個月的生命,沒想到他在這里堅持了快兩年?!焙壬呐畠焊袆拥鼗貞浀溃壬扒昂蠛笤谖錆h市肺科醫(yī)院腫瘤科住了19次院。每一次,醫(yī)護人員都給予他精心的照料和關懷。這一切,都讓他和家人感激不盡。
副主任李俊是李銘的“左膀右臂”,跟著李銘耳濡目染?!俺思夹g,李主任特別注重對腫瘤患者的人文關懷,一直帶領我們打造一支有溫度的團隊。對于腫瘤患者來說,除了治療,更需要的是關懷和陪伴。我們團隊不少醫(yī)生都取得了心理咨詢師、臨床營養(yǎng)師證書,積極開發(fā)癌痛治療新技術,為終末期患者提供高品質的關懷和照料?!?/p>
護士長龔道敏介紹,在李主任的帶動下,科室經(jīng)常開展給患者節(jié)日送溫暖活動。讓在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不能回家的患者感受到陪伴和關心。多次給患者過生日、送生日蛋糕,而這些生日蛋糕還是團隊護士親手做的。同時,科室注重“話療”與“化療”相結合。讓放棄治療的腫瘤患者重新樹立信心,部分患者長期存活,回歸社會工作并享受天倫之樂?!拔覀儾粌H僅要治療患者的身體疾病,更要關心他們的心理狀態(tài)。只有讓患者從心底里有了戰(zhàn)勝病魔的信心,才能真正戰(zhàn)勝腫瘤?!?/p>
(圖片由武漢市肺科醫(yī)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