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記者 曹洋
通訊員 王杰 林國山
近日,泰康同濟(武漢)醫(yī)院胃腸外科團隊為一位56歲女性患者完成了超低位直腸癌根治性手術,不僅精確地切除了腫瘤組織,保留了肛門功能,腹部還無手術切口,患者術后恢復良好,治療效果非常滿意,目前已順利出院。
幾個月前,王女士(化姓)因反復大便帶血至當?shù)蒯t(yī)院就診,查結腸鏡提示距肛門約3-6厘米直腸新生物,病理提示高級別上皮內瘤變(上皮惡性腫瘤發(fā)生前的特殊階段)。這么低位的直腸癌,多家醫(yī)院醫(yī)生表示,如果進行手術,無法為其保留肛門。
考慮到今后的生活質量等諸多因素,王女士希望接受微創(chuàng)手術并保留肛門功能,慕名來到泰康同濟(武漢)醫(yī)院就診入院。泰康同濟(武漢)醫(yī)院胃腸外科團隊與特聘專家、湖北省腫瘤醫(yī)院胃腸外科主任熊治國教授一起,通過精確的術前評估,確定腫瘤的位置和大小,以及與鄰近結構的關系??紤]王女士的腫瘤已穿透黏膜層,不再適合ESD手術(內鏡下黏膜剝離術)。
熊治國教授介紹,低位直腸癌是指腫瘤病灶的位置在肛門5厘米以內的惡性腫瘤,患者會有大便次數(shù)增多、便血、腹痛等癥狀。以往的手術方式中,醫(yī)生通常會將肛門連同直腸一并切除,同時行腹壁永久性造口,也就是俗稱的掛糞袋。
經與其家屬溝通,決定為王女士實施特殊的超低位直腸癌NOSES手術,即經自然腔道取標本手術,是一種微創(chuàng)手術,通過自然腔道(如肛門、陰道)取出手術標本,避免了在腹部留下大的切口。
在進行超低位直腸癌NOSES手術時,醫(yī)生會采用腹腔鏡技術,根據(jù)腫瘤的具體位置和患者的解剖結構,精確地切除腫瘤組織,并在保證腫瘤根治性的前提下,盡量保留肛門括約肌,以實現(xiàn)保肛。
值得一提的是,術中通過自然腔道(直腸-肛門)取標本,避免了腹壁取標本的輔助切口,腹部沒有引流管、沒有切口,術后腹壁僅存留4-5處微小的穿刺孔痕,可以極大程度地減輕患者創(chuàng)傷、緩解術后疼痛、避免手術疤痕,減少切口感染、裂開、切口疝等的并發(fā)癥,加快患者術后恢復。
整個手術過程僅2小時,出血量極少,術后第一天即可飲水和下床活動,第3天開始進食,第8天拆線出院,如此快的恢復速度及保肛效果,遠遠超出了王女士心理預期。
熊治國教授指出,超低位直腸癌NOSES手術是一種在確保腫瘤根治性的同時,盡可能保留肛門功能的微創(chuàng)手術方式。它為直腸癌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療選擇。
據(jù)悉,結直腸癌是我國發(fā)病率較高的消化道腫瘤,近年來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早診斷、早治療是有效改善預后的關鍵。對于低位直腸癌患者,如何減少手術創(chuàng)傷和保留有功能的肛門,則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關鍵。
如想了解更多健康相關知識,請掃碼加入新聞內科交流2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