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記者 廖仕祺
通訊員 肖莉嬌
“這是我最后一次獻血,真希望時間過得慢一些,太不舍了!”9月1日,固定獻血者張倩和往常一樣來到武漢血液中心成分獻血科,捐獻了2個治療劑量的血小板。對張倩而言這是個特殊的日子,當天是她60歲的生日,按照我國法定最高獻血年限,這是她最后一次獻血。無償獻血212次,累計獻血量51200毫升,回憶起自己堅持無償獻血17年的“熱血之旅”,張倩感慨萬千。
風雨無阻,17年“熱血之旅”讓愛傳遞
2007年4月23日,走在街頭的張倩無意間看到了一張“我不認識你,但我謝謝你”的無償獻血宣傳海報,海報上小女孩清澈的目光一時間觸動了她,她于是在武漢廣場前??康墨I血車上第1次獻出了全血?!拔易x小學的時候,我媽媽就獻過血。”張倩說,對獻血的認識始于至親,而對無償獻血能挽救生命的深刻理解則源于親身體驗,“當時獻完血后,醫(yī)護人員對我說‘感謝您,捐獻血液挽救生命’,這讓我堅定了繼續(xù)獻血救人的信念?!?/p>
“半年之后,如果沒有身體不適,您可以再來獻血?!惫ぷ魅藛T告訴張倩。為了能準時獻血,張倩甚至將獻血間隔期寫在了日記本上。2007年10月23日,張倩如約第2次獻血。2008年4月23日,第3次獻血。只要半年時間一到,張倩便會準時奔赴“熱血之約”。
2012年那年,張倩在獻血過程中,了解到成分獻血的間隔期短,只有14天,于是毫不猶豫地加入了捐獻血小板的愛心隊伍?!鞍肽陼r間太久了,如果一年能多獻幾次,就能救更多人了?!睆哪菚r起,幾乎每月都來血液中心“愛心打卡”成了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血液中心就是我的第二個家?!睆堎徽f,由于家住武漢漢口諶家磯,每次往返寶豐路血液中心需要轉(zhuǎn)幾趟公交車,花費三個多小時,但她從不覺得辛苦,“坐在采血椅上,醫(yī)護人員不時對我噓寒問暖,還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這里的時光真的充實而快樂。”
并肩作戰(zhàn),感召愛心人士“熱血同行”
“我的血液始終是有限的?!彪S著獻血次數(shù)的增加,張倩萌生了感召他人獻血的想法。2020年,在朋友的介紹下,張倩加入了武漢市無償獻血志愿者協(xié)會,此后,江城的街頭、各獻血活動中常常出現(xiàn)她忙碌的身影。
“您好,方便了解一下無償獻血嗎?”幾乎每周日,張倩都會準時到街頭獻血屋報到,無論嚴寒酷暑,她總是拿著無償獻血資料向走過路過的市民宣傳無償獻血,當成功招募到獻血者時,她又忙前忙后地做起各項服務。
“與獻血一樣,能帶動他人去救人,也是我倍感自豪的事情?!睆堎换貞洠诸^有位年輕人原本并沒有獻血的打算,是看到她一直頂著烈日宣傳無償獻血,深受感動,才決定加入獻血的隊伍。年輕人說:“這位阿姨是長者,為了做公益這么努力,何況我是年輕人,在獻愛心上,也不能當落后分子?!?/p>
張倩對無償獻血事業(yè)孜孜不倦的追求同樣讓隊友感動?!澳托?、仔細、質(zhì)樸,她是名副其實的‘星級志愿者’?!边@是武漢市無償獻血志愿者協(xié)會副會長胡倩華對張倩的評價。從2020年至今,總計近2000小時的獻血服務時長更是讓胡倩華對張倩欽佩不已,“張倩姐是我們隊伍中比較年長的,但她對無償獻血者的熱情,對無償獻血的執(zhí)著,絲毫不輸給年輕人,這源于她對無償獻血事業(yè)的理解與堅持?!?/p>
愛心無限,堅持熱血事業(yè)“永不落幕”
“倩姐,祝您生日快樂!”當天,武漢市無償獻血志愿者協(xié)會的隊友們也趕來為張倩慶生,送上鮮花,獻上紀念獎牌,武漢血液中心成分獻血科副主任謝松麗、謝晉及當班的醫(yī)護人員為張倩送上了蛋糕,感謝張倩多年來的熱血奉獻。
“張老師真的很不容易,向她致敬?!睋?jù)謝松麗介紹,張倩的血管條件不好,只能單臂獻血,每次獻血都要在采血椅上待上2個小時,比其他人多近一倍的時間。但即便如此,她卻堅持用單臂獻出雙份的量。
“我也要和張倩姐一樣,獻血到退休!” 武漢市無償獻血志愿者協(xié)會志愿者程迎春和張倩一起坐上了采血椅,第95次獻出熱血。
“媽媽永遠是我的榜樣?!?張倩的兒子朱辰也為母親送上了祝福。
“感謝大家,這是我過得最特別、最難忘的一個生日!雖然這是我的‘最后一獻’,但我的熱血依舊澎湃,還會堅持做好獻血志愿服務?!睆堎徽f,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有一句話“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正是自己對于無償獻血事業(yè)的理解,“每個人終其一生都想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業(yè),我很幸運,在42歲的時候遇上了無償獻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