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wǎng)訊(記者劉尚君)2017年10月18日,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京開幕。作為十九大開幕會的直播手語翻譯,周曄早上5點45就從床上爬起來,吃了一塊帶有巧克力豆的面包和水煮雞蛋便準備出發(fā)去中央電視臺,為當天長達三個半小時的會議直播做最后準備。
6點半,愛人開車將她準時送到臺里。
7點半,周曄開始化妝。
8點05分,她第一次拿到會議內(nèi)容,在后臺抓緊時間熟悉3萬多字的十九大報告。
8點50分,穿著喜慶的紅色西裝,周曄懷著忐忑的心情走進直播間,端坐在椅子上,調(diào)整好狀態(tài),微笑面對鏡頭,做好隨時開播的準備。
9點鐘,大會正式開始。
周曄的畫面出現(xiàn)在大屏幕左下角面積占不到二十分之一的直播窗口里。靈巧的雙手在胸前一伸一劃、一張一合,屬于周曄與2780萬聽障人群的十九大時間也正式開始。
十九大開幕會直播手語翻譯、北京市東城區(qū)特殊教育學(xué)校校長周曄。本人供圖
破紀錄
“無聲主播”的三個半小時
作為一位在屏幕上從不說話的“央視主播”,周曄在十九大開幕當天用不停變換動作的雙手,將三個半小時的大會內(nèi)容即時傳遞給聽障人士,創(chuàng)下了國內(nèi)媒體直播手語翻譯時間的最長紀錄。
其實,這場被周曄稱為“史上最有壓力”的直播,是在前一天才確定下來的。
10月16日,周曄接到通知去央視為十九大的直播試鏡。在沒有最后確定上手語之前,她得到的消息一直都是“等通知”。
“直覺告訴我自己,十八大有手語,那十九大也應(yīng)該有。”因為沒有最新的報告,有著十八大直播經(jīng)歷的周曄只好把五年前的十八大報告打印出來,對著文字練習(xí)手語動作。
直到10月17日下午4點,她才得到確切消息,“十九大開幕確定要上手語直播。而且,和之前所有場次都不一樣,這次時間有可能超過3小時,期間不能換人,一鏡到底,沒有‘替補’。”
雖然自己從事手語工作已經(jīng)有34年,但是這一次對于周曄來說絕對是“創(chuàng)紀錄”。“我沒有退路也沒有后路。勇往直前,堅持就是勝利。”抱著必勝的決心,在只看了六七頁報告的情況下,她便走進直播間,開始直播。
周曄的面前有一臺攝像機,自己打手語的畫面在眼前晃來晃去。這個畫面對她來說是視覺干擾,只能視而不見,必須集中注意力聽報告,然后翻譯。
在翻譯過程中,周曄經(jīng)受著體力、腦力、耐力、意志力的考驗。為了準確地傳達十九大精神,報告出現(xiàn)“新鮮”詞匯時,周曄必須結(jié)合手語借代、意會、形象等手語組合方式,在短短幾秒內(nèi)作出迅速反應(yīng),給每個詞匯“打”出最佳翻譯,最關(guān)鍵的是讓聽障朋友們看得懂。
比如“物流”,“物”的手勢表示物品,直接翻譯就行,但“流”的手勢比劃起來是“像水一樣流”,如果要打“物品在水上流”,聽障人士就看不懂,這時要把“流”改成“運輸”,他們才理解。
但也不是所有的詞都要解釋,比如“一帶一路”這個詞。要是翻譯成“海上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那解釋完了后面一大段話都要錯過,這時候就要拆成字來翻譯,將手語書上有的“一”、“帶”、“路”的打法直接用到詞語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