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期末備考期,又到了大學生們突擊復習、熬夜備考的時候。“晚上不睡、早上不起”“越睡越晚”已經(jīng)成為眾多大學生的通病,網(wǎng)絡(luò)上甚至出現(xiàn)了“熬夜修仙”的流行語。(1月6日中國青年報“長大大”微信公眾號)
“年輕人不要總熬夜”,習總書記對青年學子的這句囑托,一度成為網(wǎng)絡(luò)熱詞,可是騰訊教育-麥可思2017大學生睡眠情況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超四成大學生零點以后入睡,這說明不熬夜的年輕人已經(jīng)越來越少了。
超四成大學生零點后入睡至少說明三個問題。
其一,大學生自律意識普遍較差。由于絕大多數(shù)高校都禁止新生帶電腦到學校,加上高中養(yǎng)成的作息習慣有所保留,大一學生的睡眠問題相對較小,大二以后,學校允許學生帶電腦到學校,不少學生就開始沉溺于電腦、手機等電子產(chǎn)品。一些大學生在擺脫了父母和高三班主任的管束后,就像出籠的小鳥一樣開始放任自己:除了打電腦游戲,就是玩手機。不少學生睡前最難放下的就是手機,睡醒第一件事就是找手機。有時候明明已經(jīng)很困了,就是舍不得放下手機,刷微博、刷朋友圈、或是看劇,一不小心就玩到深夜,第二天就只能頂著黑眼圈去上課。臨到考試,有一半的同學會選擇考前一兩天熬夜進行突擊,“熬夜修仙”幾乎成為了大學生的家常便飯。到了大三、大四以后,也有一些學生因為就業(yè)或考研壓力增大常常失眠。
其二,家長對子女的管束越來越疲軟。許多家長都深信“兒大不由娘”“要成才自成才”這樣的古訓,事實上也是這樣。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漸漸有了自己的思想,大人的話根本聽不進去了。報道中提到,隨著寒假開始,春節(jié)將至,不少學生表示過年在家免不了各種同學聚會和Party,通宵達旦在所難免;還有一些資深游戲迷則表示,終于可以擺脫慢如蝸牛的校園網(wǎng),在家里更加暢快地玩游戲。對于這些學生而言,寒假也許只是換個地方熬夜而已。大學生寒假在家,按理說每天的活動都在家長的視線范圍內(nèi),可是不少家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念在嘴上,可是孩子東耳朵進西耳朵出,家長無可奈何,只好聽之任之。
其三,高校粗放式學生管理工作不盡如人意。許多學生進了大學門之后發(fā)現(xiàn),高校的班主任或輔導員與高中時候的班主任完全不一樣,班級管理方式也與高中迥然不同,許多大學的班主任或輔導員很少與學生交心,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狀況缺乏了解。以學生自我管理為主的班級管理模式,讓不少自覺性差的學生變得慵懶渙散,迷失了前進的方向。不少大學生畢業(yè)即失業(yè),最后只能宅在家里啃老,固然有僧多粥少的客觀原因,但大學生自身渾渾噩噩四年幾無一技之長也是重要因素。
睡眠不足,容易導致日間過度嗜睡、認知功能受損、記憶力降低、學習成績下滑、工作效率降低;精神狀態(tài)差容易情緒暴躁;經(jīng)常熬夜還會影響身體發(fā)育和健康,造成機體免疫力降低。近年來,廣州、成都、南京等地高校發(fā)生多起大學生熬夜猝死事件,引發(fā)社會廣泛關(guān)注,可見,超四成大學生零點后入睡后果相當嚴重。
為改變這一狀況,保證大學生有充足的睡眠時間,有的高校采取“限網(wǎng)限電”、加大考勤力度等措施,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筆者以為,大學生自己加強自我約束、有明確的奮斗目標和清晰的人生規(guī)劃則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