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見馬克思】從新中國開國大典,談馬克思改變世界
2018-07-03 11:51:00 來源: 光明網(wǎng)

編者按:為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光明網(wǎng)策劃、錄制了通俗理論音頻節(jié)目《聽見馬克思》,邀請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山東大學、天津師范大學等機構(gòu)的專家學者,為您講述偉人故事、探尋偉人足跡、傳承精神財富。本期節(jié)目由天津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秦龍為您講述《從新中國開國大典,談馬克思改變世界》。

我們都知道,馬克思曾說,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這里需要澄清的是,馬克思并不是主張不解釋世界,而是在堅持用更徹底的方式解釋世界的基礎(chǔ)上,最終改變世界。解釋世界的前提是要有理論武裝,即馬克思所說的“批判的武器”,但“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指出,馬克思主義不僅深刻改變了世界,也深刻改變了中國。今天,我們選取新中國開國大典,這一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的振奮人心的事件,來體會馬克思關(guān)于“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所實現(xiàn)的改變中國、改變世界的宏偉事業(yè)。

大家知道,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這是中國人早期最初能夠接觸到的“批判的武器”。仁人志士們在學習運用這一全新理論武器的過程中,沒有靜止地停留在最初的“批判的武器”階段,沒有僵化地將其視為教條,而是植根中國實際,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jié)合,不斷鍛造這一“批判的武器”,使得這一“武器”更加適用于解釋中國問題,更加鋒利地改變中國現(xiàn)狀。與此同時,在不斷運用并發(fā)展這一“武器”的過程中,形成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這一適合中國國情的嶄新的“批判武器”,以此剖析中國問題、解決中國問題。

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zhì)力量只能用物質(zhì)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jīng)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zhì)力量。理論在一個國家實現(xiàn)的程度,總是決定于理論滿足這個國家需要的程度。適合中國國家和民族需要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形成于中國,成長于中國,在中國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這種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中國的革命實踐,并在建立新中國的革命實踐中發(fā)展馬克思主義,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正是馬克思所主張的運用“批判的武器”進行“武器的批判”的現(xiàn)實案例。找到了“批判的武器”的中國人民通過“武器的批判”——無產(chǎn)階級革命實踐這一物質(zhì)力量表達立場,完成“改變中國”“改變世界”的歷史使命。

新中國開國大典昭示了“理論對實踐指導作用”的時代性。馬克思主義理論之所以在中國能夠一次次與現(xiàn)實產(chǎn)生互動,在一次次危難中挽救革命、挽救中國,正是因為黨和人民始終堅持與時俱進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新中國開國大典是馬克思改變世界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這是馬克思主義價值理想、方法論原則以及革命精神改變中國乃至世界的階段性勝利,顯示了通往馬克思所闡述的共產(chǎn)主義世界的理想通道已經(jīng)開通。馬克思主義將跨越國度、跨越時代,照亮人類探索歷史規(guī)律和尋求自身解放的道路,運用“批判的武器”通過“武器的批判”實現(xiàn)改變中國乃至整個世界的偉大事業(yè)。(光明網(wǎng)記者 劉丹)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