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晚報4日訊(記者伍偉 王愷凝 通訊員李蓓) “棄職捐髓小伙王斌”給長江日報記者發(fā)來微信,決定摘下墨鏡公布自己的真實姓名——鄭松。他說,反正家里人也知道了,是時候公布真實姓名了,無論怎樣,必須最后得到家人理解。3日,患兒母親托醫(yī)生給鄭松送來親筆感謝信,句句真摯。鄭松讀完信后淚眼婆娑:“我做了一件很有意義的事,覺得值?!?/p>
4日,長江日報記者隨同捐髓專家,將陪鄭松回老家向其父母解釋并進行安撫。
3日,接受鄭松造血干細胞捐贈的患兒盈盈(化名)母親,寫親筆信向鄭松致謝,感謝這位善良的小伙子給自己從一出生就多苦多難的女兒重生機會,并對因此失去工作表達歉意——
“您好,我是患兒盈盈的母親,我真心地非常感激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無私奉獻挽救我的女兒?!?/p>
“首先,我得向您表示萬分的歉意。為了能夠配合順利讓我的女兒盈盈做移植手術,您不僅無私地貢獻,還因此打亂您的生活和工作,在此我真的非常抱歉。與此同時,我也非常感激與感謝。”
“感激您,能夠奮不顧身、高尚無私地給我女兒一個重生的機會,讓她不再受長期各種治療的痛苦了。謝謝您的善良的舉動。感激您選擇拯救從小受苦受罪的她。”
“感謝您,能夠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配合移植所需要的一系列檢查,并忍受打動員針和采集造血干細胞的疼痛,來挽救盈盈的生命?!?/p>
“非常感謝您不顧一切地幫助我們,幫助我的女兒早日擺脫病痛,給她一個全新的生命。我會讓盈盈帶著您的恩情,懷著善良感恩的心健康成長,做一個和您一樣善良無私有愛心的人。無論您身在何方,請接受我們全家的感激與敬意!”
記者注意到,鄭松看完信后,眼眶有了些許濕潤。他說:“這位母親太客氣了,我只是做了我應該做的事?!?/p>
鄭松的故事經長江日報連日報道后,盡管照片上的他戴著墨鏡,仍然被眼尖的同學一眼認出,并告訴了他的父母。父母非常擔心他捐髓影響身體健康。
4日,記者將與中華骨髓庫湖北分庫工作人員章晟、武漢市中心醫(yī)院血液科主任王紅祥一道,陪同鄭松回紅安縣老家,向他的父母做科普并進行安撫。
捐髓不會影響健康 捐獻過程安全可靠
專家解釋>>>
武漢市中心醫(yī)院血液科主任、中華醫(yī)學會血液學會湖北分會委員、中國抗癌協(xié)會兒童腫瘤專業(yè)青年委員會委員王紅祥3日介紹,捐獻造血干細胞并不會對人體造成負面影響。隨著血液再生,身體會在較短時間內恢復。
王紅祥進一步解釋,150毫升造血干細胞懸液就可以挽救一個人生命。這對于正常人來說,不會造成損傷。造血干細胞是能自我更新、有較強分化發(fā)育和再生能力、可以產生各種類型血細胞的一類細胞。失血或捐獻造血干細胞后,可刺激骨髓加速造血。一周至兩周內,血液中的各種血細胞可恢復到原先水平。因此,捐獻造血干細胞不會影響健康。
王紅祥說,捐獻過程中也不存在危險性。現(xiàn)在提取造血干細胞有兩種方法。其中一種是抽取骨髓造血干細胞,主要用外周血采集法,給捐獻者注射動員劑,將骨髓血中的造血干細胞大量動員到外周血中,從捐獻者手臂靜脈處采集全血,通過血細胞分離機提取造血干細胞,同時將其他血液成分回輸?shù)骄璜I者體內。目前臨床上都采用這種方法。采集完成后,輕微疼痛感和不適感將會消失。
王紅祥表示,據多年臨床觀察和國際上已有的報道,動員劑對人體健康沒有副作用。
(記者伍偉 王愷凝 通訊員章晟 李蓓)
現(xiàn)身說法>>>
捐髓志愿者成“捐髓大使” 現(xiàn)在已是3歲男孩的父親
今年36歲的章晟是湖北省第12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也是中華骨髓庫湖北分庫工作人員,現(xiàn)在已是一名3歲男孩的父親。他此次不僅全程陪同鄭松完成造血干細胞捐獻,4日還將和專家、記者一道做鄭松父母的工作,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消除他們的疑慮。
2005年7月,章晟在武漢獻血的同時,加入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2007年,章晟與湖南長沙市高二學生、18歲的楊鐵頂配型成功。同年7月28日,恰逢章晟25歲生日,武漢兩家醫(yī)院上演了一場青春生命營救,章晟的造血干細胞成功移植到患者楊鐵頂體內,使其重獲新生。
捐髓后不久,章晟成為中華骨髓庫湖北分庫一名工作人員。他告訴記者,我國有400多萬名白血病患者,大部分白血病患者都只能通過他人提供的造血干細胞獲得新生的希望。他的工作就是在茫茫人海中為白血病患者和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搭建服務平臺。11年來,他陪同100多名志愿者完成了造血干細胞捐獻,并見證了100多次生命重生。
3日下午,鄭松參觀中華骨髓庫湖北分庫通訊員章晟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