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杏花飄雪小桃紅
2018-04-05 11:07:00 來源:人民網

工作室Logo.png

今日清明。

清明前后往往雨霏霏風融融。當紛紛揚揚的雪花飄落花枝,打濕了北京等地的大街小巷,又為今年的清明增添了“惻惻輕寒翦翦風,杏花飄雪小桃紅”的詩意。

清明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五個節(jié)氣,每年陽歷4月5日前后,當太陽到達黃經15度,節(jié)氣便由春分進入了清明。對于清明的含義,與天氣物候的特征有關。《歲時百問》中解釋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 古時,人們把清明分成三候。一候“桐始華”,二候“田鼠化為鵪”,三候“虹始見”。意思是說,到了這個節(jié)氣,桐花開放了;田鼠回到地下洞里;雨后的天空中能看到美麗的彩虹。

1.jpg

當此時節(jié),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天氣明澈,氣候溫暖,春光明媚,桃紅柳綠。這時,降雨也增多了,所以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jié),流傳下了“清明前后,種瓜點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等諺語。

同其它的節(jié)氣不同,清明這一天有雙重含義,它不僅是節(jié)氣,而且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唯一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雖然作為時序標志的節(jié)氣,清明早在周代已被古人所認識,在漢代已有明確記載。但直到宋元時期,清明才逐漸融合了寒食節(jié)、上巳節(jié)這兩個古老節(jié)日的內容與風俗,成為清明節(jié)。大約從唐代開始,人們在清明掃墓的同時,也伴之以春游活動,所以清明節(jié)也被稱為“踏青節(jié)”。

在傳統(tǒng)文化中,清明是一個紀念先人、慎終追遠的特定時刻,并伴以踏青、植樹等活動,傳遞著飲水思源、敬畏感恩的情感,也表達著親近自然、展望未來的意義。適應天氣物候特點,春游賞花、蕩秋千、放風箏等也成為人們最喜歡的清明戶外活動。

2.jpg

圖:青團。

因為與寒食節(jié)的淵源,在一些地方還保留著清明節(jié)吃冷食的習慣。而色澤鮮綠,香氣撲鼻的青團,在很多地方已成為富有特色的清明食品。

(圖片來自網絡)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N度生活工作室 文馨)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