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展·西藏歷史文化展看什么
2018-03-21 10:21:00 來源:人民網(wǎng)

工作室Logo.png

正在首都博物館展出的“天路文華——西藏歷史文化展”受到歡迎。近日,小N通過網(wǎng)絡預約拿到入場券,周末如約前往,沒想到這個展覽這么“熱”:排隊近一小時才入場。但看過展覽,還真有不虛此行、不枉此等的釋然。

5_副本.jpg

圖:展覽內(nèi)景。

這次展覽重量級文物薈萃,引人關注。特別是一些平常“芳容”難得一見的“明星文物”,近在眼前,的確不應錯過。

據(jù)悉,本次展覽匯集了來自北京、西藏、河北、重慶、青海五省區(qū)市,20多家文物收藏單位的216件(組)文物。其中西藏地區(qū)文博機構(gòu)和寺廟提供文物180余件(組),三級品以上國家珍貴文物占90.8%。大昭寺、扎什倫布寺、薩迦寺等提供的文物均為首次與公眾見面。

展品中的“大腕”很多,不少值得細看:

《步輦圖》

3_副本.jpg

圖:《步輦圖》局部。

唐代畫家閻立本創(chuàng)作的《步輦圖》,描述的是吐蕃使者向唐太宗請求和親的史實?,F(xiàn)存故宮博物院的這幅畫作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為保護文物,只展出兩個月。

獸首胡人紋鎏金銀瓶

1_副本.jpg

圖:獸首胡人紋鎏金銀瓶。

這是存放于大昭寺中的一件珍貴銀器。體型巨大,花紋復雜,特別是瓶身雕刻的反彈琵琶形象,讓人很容易聯(lián)想起敦煌壁畫中的類似形象,但仔細觀察又有明顯不同,引起不少人的興趣。目前,它還在大昭寺中承擔接青稞酒的“職責”,所以只能來京一個月,即將載譽回鄉(xiāng)。

雙體陶罐

6_副本.jpg

圖:雙體陶罐。

在昌都卡若遺址出土的新石器時代晚期陶器,代表了當時卡若文化的最高制陶水平和造型能力。

還有,藍靛紙八寶汁書寫的經(jīng)書和在國內(nèi)展覽中首次出現(xiàn)的阿里地區(qū)文物。如:古象雄國3世紀隨葬品黃金面具,至今在西藏地區(qū)發(fā)現(xiàn)的年代最早的漢地絲織品等。

4_副本.jpg

圖:展覽內(nèi)景。

雪域高原因其高遠,總讓人有一種封閉而神秘的感覺。但這次展覽以西藏的文化交流為著眼點,用具體的文物形象地講述西藏與周邊地區(qū)的文化交往,解釋西藏文化認同和國家認同的形成以及與內(nèi)地的血脈聯(lián)系,并展示了西藏地區(qū)歷史文化的豐厚和多彩,為觀者了解西藏提供了一個獨特視角。

圍繞著這一主題,展覽的布置也著意體現(xiàn)西藏特色。

如果仔細觀察,可以看到一些背景板的貼紙帶有褶皺。實際上這并不是布展工作人員不用心,而是因為他們所用的是由狼毒草制成的“藏紙”比較薄的緣故。

展廳的設計上也采用了一些西藏地區(qū)的特色建筑元素,增強了展覽的代入感。

此次展覽展期為5個月,至7月22日。免費但不免票,需預約觀展。

(圖片來自首都博物館)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N度生活工作室 文馨)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