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晚傳媒·武漢晚報3月1日訊(記者伍偉 通訊員劉姍姍)被魚刺卡住,80歲婆婆猛吞米飯想把魚刺咽下去,不料尖銳的魚刺竟然扎穿食管肌肉層,一端距離氣管只有5毫米,另一端距離頸部動脈不到2厘米,險些造成致命性的后果。最后在頸部開了一刀,切開食管才取出了魚刺。
家住漢口的李婆婆今年已有80歲高齡,牙齒全部掉光了,平時吃東西都是“囫圇吞棗”。前天午飯時,家人做了她最喜歡的清蒸桂魚,頓時胃口大開。她往嘴里塞了一大塊魚肉,還沒嚼爛就直接吞了下去,然后就感覺有東西卡在嗓子里。她趕緊連吞了幾口米飯想把魚刺壓下去,可后來開始出現(xiàn)吞咽疼痛、胸痛等不適癥狀,家人急忙將其送往武漢市中心醫(yī)院。
可奇怪的是,魚刺竟然“消失”不見了,做了喉鏡和胃鏡都沒有發(fā)現(xiàn)魚刺的蹤影。醫(yī)生懷疑魚刺可能已經進入了肌肉層,一查CT,果然發(fā)現(xiàn)魚刺“潛伏”在食管的肌肉層,并且兩端已經扎穿,一端距離氣管只有5毫米,另一端距離頸部動脈很近,如果這時患者一吃東西,食管一收縮,很可能扎破氣管和動脈,造成致命性后果。
胸外科主任陳寶鈞為李婆婆實施了頸部食管切開手術,在其頸部開了一個6厘米的切口,避開周圍重要的神經、血管和甲狀腺等,將食管拉出來。最終切開食管,順利取出了一根長約2.5厘米、兩頭銳利的魚刺。
陳寶鈞主任介紹,最常見的魚刺卡喉位于食道第一狹窄處,即食道的起始處咽喉部,如果位置不深,醫(yī)生直接借助工具就能取出。但是很多市民喜歡用吞飯、吞菜、喝醋等土辦法,將魚刺推到食道第二狹窄處就十分危險了,如果刺破主動脈,會造成致命的大出血,這時候開胸取魚刺,費用可能也要幾十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