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時期的周恩來
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周恩來的胞弟周恩壽帶著孩子們,從天津來到北京工作。由于周恩來和鄧穎超沒有子女,夫婦二人就將對晚輩的感情投注在子侄輩?!碍h(huán)視聽”記者多次采訪過周恩壽的女兒周秉德、周秉宜等人,她們曾在中南海與周恩來夫婦一起生活多年。在姐妹倆的講述中,周恩來嚴于治家又不失溫情的形象逐漸清晰起來。
“他的職位要盡量低,待遇要盡量少”
“要說‘家風’兩個字,那就從伯父和父親的事情說起吧,這也是我們兄弟姐妹住到中南海的原因之一?!敝鼙挛⑿χ蜷_了記憶的大門,“我父親1925年考取了黃埔軍校四期,第二年北伐戰(zhàn)爭開始,父親作為宣傳人員隨軍北上。攻打武漢時,父親因為私事擅自離隊,伯父知道后很生氣,狠狠地批評了他。年少的父親一時想不開,就離開革命隊伍,回到了長輩身邊。幾經輾轉,到解放戰(zhàn)爭時,父親在天津開了一家小貨棧,私下里給解放區(qū)供應物資,做些革命外圍工作。天津、北京解放后,父親聯(lián)系上伯父,說自己還想正式參加革命工作?!彪m然周恩壽已經脫離組織,但是周恩來想到他沒有破壞過組織,也一直支持革命,便同意了弟弟的請求。
周恩壽知道哥哥對家人的要求很嚴,也沒提具體要求,但周恩來還是特意告訴周恩壽:“你的工作不能由我來定,只能聽組織安排?!敝芏鲏巯仁窃谌A北大學學習了一段時間,后來被分配到北京市鋼鐵局?!安嘎犝f了父親的工作安排后,專門叮囑鋼鐵局的領導說,給他的職位要盡量低,待遇要盡量少。最終,父親在鋼鐵局當了一名普通科員,做工會和倉庫的工作。”周秉德告訴“環(huán)視聽”記者。
職位低、待遇少就意味著周恩壽一家的生活很不寬裕。在周秉德的記憶中,分給自家的房子很小,兩間屋大概也就20平方米左右。由于住房通風條件差,家里人又多,剛出生的五弟周秉和長了一頭癤子。周恩來知道弟弟條件困難,就讓周秉德、周秉鈞、周秉宜3個歲數稍大的孩子常到自己身邊住,以緩解弟弟肩上的壓力。
除此之外,周恩來還常拿出自己的工資,給弟弟貼補家用。“從1952年到1969年,伯父每個月都會給我家貼錢。那時候我覺得伯父是總理,收入肯定多,就沒當回事。伯父去世以后,警衛(wèi)告訴我,其實他工資也不多,貼補給我家的錢占了一半工資。我聽了以后都懵了,愧疚得厲害,心想自己以前怎么那么不懂事,有時候還亂花錢!”如今已經79歲的周秉德回憶起此事仍不能平靜,語氣明顯顫抖起來,眼睛里也有了淚花。
生活上,周恩來可以盡力照顧弟弟,不過一旦涉及工作,他又變得“不近人情”。上世紀60年代初,周恩壽已經調到內務部工作,但他的身體一直不好,經常病休。1963年春節(jié)時,周恩來對弟弟說:“你身體不好不能正常工作,還拿著全份工資。要不然,你提前退休吧。”周恩壽同意后,周恩來就和內務部打了招呼,讓提前給弟弟辦退休?!皟葎詹康念I導覺得父親職位不高,工資本來就低,家里要養(yǎng)活的人又多,而且沒幾年也到正式退休年齡了,就拖了拖。伯伯知道后找到內務部長曾山,對人家發(fā)了一通火,讓馬上就辦。提前退休后,父親收入少了很多,伯伯就增加了對我家的補貼。他就是這樣,自己苦點、家人苦點無所謂,唯獨見不得國家吃虧?!敝鼙抡f道。
“這里大家可以來,所以你們也可以來”
在晚輩眼中,周恩來是個慈祥的長者。周秉宜向“環(huán)視聽”記者回憶了初見伯父時的印象:“1949年12月,我第一次見到伯父時才4歲。伯父見到我,高興地把我舉過頭頂,他抬頭望著我,笑得很開心。我那會緊張兮兮地想,這個穿著黑棉衣的伯父可別松手,要不我就摔下去了?!痹谥芏鱽砗椭蹲?、侄女們的合影中,也常能看到他被孩子圍在中間,開心笑著的畫面。周恩來膝下沒有子女,對周家的晚輩們很是關愛,但絕不溺愛。
周秉宜7歲那年,到了該上小學的年紀,鄧穎超告訴她,你現(xiàn)在是個學生了,不是小孩子了,以后我們對你的要求會更嚴格。從那以后,周秉宜每天抱著小碗,揣著飯票,到國務院食堂跟大人們一起排隊打飯,直到她離開中南海。在周恩來夫婦的有意教導下,周家子弟從小就有很強的自立意識?!斑@對我們將來的人生有巨大的影響?!敝鼙苏f。
平民意識是周恩來培養(yǎng)晚輩的另一個重點?!爱敃r到了周末,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都會播電影,職工家屬也能去看。中辦有時會播沒有公演的內部電影,國辦這邊都是播已經公演的,兩邊都是5分錢一張票。但是伯父從來不讓我們去看內部電影,只能看公演電影。在他眼中,老百姓看什么,你們就看什么,老百姓沒份兒的你們也沒份兒。這等于從小就告訴我們,你們就是普通群眾,一點特殊化思想都不能有?!敝鼙苏f道。到了勞動節(jié)和國慶節(jié)的夜里,天安門會有煙火表演,按規(guī)定,首長們可以帶著孩子上天安門城樓觀看。但是,周家的孩子從來沒在天安門城樓上看過煙火。“伯母會說,你伯父到城樓上是協(xié)調照應其他首長,是去工作的,你們不能跟著去。然后就帶我們搬著凳子,到中南海邊上遠遠地看。看到有其他職工帶著孩子在這看,她還會說,這里大家可以來,所以你們也可以來。時時刻刻都在提醒,我們和大家一樣。”
在學校里,周恩來依然不許晚輩們有一點特殊化思想。周秉德在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女子中學時,讀的是干部子弟班,卻很少有人知道她和周恩來的關系。周秉德說:“每到周末,學??倳聿簧倨嚱訉W生,不過我從來沒有這待遇。我那時才十幾歲,看著別的同學有車接,心理不平衡啊。我想你們家人都不如我伯父職位高,為什么都有車接。伯母聽了我的抱怨就說:‘不是和你說過嘛,你們小孩子對革命還沒有任何貢獻,怎么能享受國家干部的待遇呢?’”
在八一小學讀書的周秉鈞、周秉宜同樣沒享受過車接車送。周秉宜說:“我們回家都是坐公共汽車,平時手里攥著車票錢。到了夏天嘴饞忍不住,有時拿車票錢買冰棍吃,然后只好頂著太陽走路回家?!庇幸淮畏藕?,上三年級的周秉鈞覺得住校的被子需要拆洗,就給鄧穎超寫了封信,信里說:“我們放假了,請派車來接,因為行李比較多?!薄拔掖蟮艿鼙x覺得這次的理由很充分,結果放假那天,警衛(wèi)叔叔騎著自行車來了。把他的行李拉到學校門口,然后花錢雇了一輛三輪車,就這樣把行李拉走了?!敝鼙禄貞浾f。到家后,鄧穎超先和周秉鈞聊了會學校的事,然后話鋒一轉:“你口氣倒不小,還派車去接。汽車是伯父工作用的,能給你用嗎?”
采訪結束,周秉宜走出咖啡館后,鄰桌一名20多歲的年輕姑娘走過來,好奇地問“環(huán)視聽”記者:“剛才聽到你們聊天,那位老太太是周總理的家人嗎?我最喜歡周總理了?!?/p>
“是的,她是周總理的侄女。你為什么會喜歡周總理呢?”年輕姑娘想了想:“怎能不喜歡他呢?他是那樣有魅力的一個人。還有,你看,那位老太太穿著多樸實,可是氣質又多想讓人親近,跟我想象中的周總理一個樣。”(人民日報中央廚房·環(huán)視聽工作室李靜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