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臨近,進口餅干深受喜愛,也成了不少消費者走親訪友時重要的伴手禮。然而,記者調查發(fā)現,一些“洋餅干”可能潛藏風險。
2017年國家質檢總局公布的未予準入的食品信息中,餅干類不合格的現象頻出。不合格原因集中在超范圍或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劑,微生物污染,標簽不合格,超出保質期等方面。
記者走訪發(fā)現,一些大型超市里的進口餅干基本都有中文標簽,但完善度不夠。如天津某大型超市在售的進口曲奇餅,中文標簽上并未完整標出食品保質期,需要消費者在商品包裝上找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甚至需要銷售人員打開外面的紙皮包裝才能看到。
據統計,2017年,經天津檢驗檢疫局檢驗檢疫的進口餅干達1.2萬噸。該局提醒廣大消費者,選購進口餅干等進口食品時,需要注意以下三方面:
一是選擇正規(guī)的購買渠道。盡量通過大型商超或進口商品直營店等正規(guī)渠道購買,海淘或代購的進口食品沒有經過檢驗檢疫部門監(jiān)管,有可能存在質量隱患。
二是看中文標簽。依據我國《食品安全法》的相關規(guī)定,進口的預包裝食品應當有中文標簽,且標簽內容和外文內容要保持一致,必須包括食品名稱、配料成分、凈含量、原產國、生產日期及保質期、貯藏指南、進口商或經銷商名稱地址電話等信息。無中文標簽或主要內容缺失的進口食品,建議消費者不要購買。
三是審配料成分。餅干的主要成分一般是小麥粉或米粉、淀粉,營養(yǎng)價值較低。如果配料中添加了牛奶、堅果、水果干或粗糧成分,則可以提高餅干的營養(yǎng)價值。此外,還要注意餅干中使用的油脂。普通植物油相對較好;牛油、豬油、黃油等動物油脂飽和脂肪酸高,營養(yǎng)價值略低;而含有反式脂肪酸的起酥油、植物奶油、氫化植物油則對健康不利。(人民日報中央廚房·N度生活工作室 扎西 圖文無關,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