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最新銳的公園美術館來啦!每個人都能在這里遇見美好生活
2018-01-10 11:57:01 來源:搜狐

來源:武漢公園客(ID:whparker)

攝影:長江日報記者胡九思

窗外綠樹成蔭,屋內陽光明媚

親民藝術與自然在此相遇

相同話題的人在此相逢

在武漢最美的城市中央

首個“美好生活共享空間”今日開放

最新銳的公園美術館也來啦

邀你速速來約~

由武漢市園林和林業(yè)局與長江日報攜手打造的“美好生活共享空間”,位于解放公園盆景園,灑滿陽光的明亮落地窗成為公園里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首個公園美術館、親子互動自然教室、溫暖明媚的花園書吧讓這里成為公園冬日最明媚的落腳地。

這個空間到底有哪些與眾不同,小編帶你來看一看!

最新銳的公園美術館

讓市民遇見身邊的平民藝術

不同于大多美術館展出的專業(yè)大師級作品,公園美術館里展出著各類新奇有趣的大學生新銳作品。公園作為大學生的第二課堂,讓他們稚嫩的作品走出教室,讓更多市民發(fā)現,并得到檢驗與認可。

學者專家們參觀公園美術館

當你走進這個裝飾清新別致的空間,一股自然氣息便撲面而來。蒼勁挺拔的大樹點亮空間的綠意,整面的落地玻璃讓視線從精美的畫作一直延伸到窗外的迷人風光。

“公園美術館”第一期展覽主題為“字繪武漢X五校大學生文創(chuàng)作品聯(lián)展”。

由武漢工商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實驗創(chuàng)新班“字繪中國”團隊打造的《字繪武漢》優(yōu)秀作品展,精選武漢34座地標建筑、景觀,以漢字為載體,將城市濃濃歷史故事融入漢字中,強烈的視覺沖擊,給你一次感官世界的旅行。

武漢傳媒學院設計學院視覺傳達設計專業(yè)的《極光·初探》將蘊含情懷的設計融入帆布袋、手機殼等日常生活用品,鼓勵大家探索生活里的小確幸,發(fā)現平凡中的小美好。

湖北商貿學院藝術與傳媒學院為武漢設計的《武漢城市系列明信片》中,極具本土特色的詞語讓每一個武漢人都倍感親切。

長江職業(yè)學院藝術設計學院視覺傳播設計與制作專業(yè)作品《慢生快活》,記錄了生活中美好的事物。

武漢城市職業(yè)學院文化創(chuàng)意與藝術設計學院“武漢地標建筑”禮品設計,把武漢市地標建筑進行像素化藝術處理,應用于各式文化用品,匠心獨具。

大到巨幅手繪,小到精致的手作,偌大的空間,因洋溢著青春的靈氣和年輕的智慧,而更顯動人。

一處溫暖陽光房

打造最自然的親子互動空間

公園美術館的隔壁,是公園大課堂自然教育基地,這個充滿童趣和溫馨的空間,是專屬孩子們的自然教室。

墻上張貼了許多活動照片,記錄了孩子們與公園大課堂一起成長的點滴趣事。每一個燦爛的笑靨背后,都是一段難忘的回憶。

枯葉上的手繪畫、五顏六色的松果球,小朋友們在課堂上的手工作品被當作藝術品點綴在這里,讓空間靈動童真、趣味盎然。

空間一隅是灑滿陽光的自然階梯教室,投影、黑板一應俱全,盆景花園里林蔭蔥郁的樹木庭院是這里的背景墻。

空間也作為公園大課堂的活動基地,定期在此舉辦各類親子互動活動,讓孩子們與自然相遇,增長博物知識,感悟生命成長。

花園書吧

讓每一個有趣的靈魂在此相遇

優(yōu)雅的桌椅,可愛的多肉植物,擇一個悠閑的午后,泡一壺清茶,沐浴暖陽,品茗閱卷,馥郁的茶香書香氤氳在靜謐的空氣中,只想時光在此刻停滯,給心靈來一場遠行。

上千本書籍在三面書柜墻上整齊擺放,供游客免費翻閱。美好生活需要共享,美好的書也可以共享。在這里,三本舊的兒童讀物可以換到一本新書。

美女網紅在書吧進行現場直播

文藝青年在這里以書會友,老年人在這里喝茶下棋,共享空間給予不同年齡、不同階層、不同文化的人們彼此遭遇的機會。

生命不同階段的人

在這里彼此照面

共享空間面向所有市民免費開放。不論你是孩子、青年還是老年人,都可以到這里找到你的興趣所在。相比網絡上的公共空間,共享空間里面對面的交流讓每個市民增加對生活的共情。

過去逛公園,不同群體各有一個自己的小圈子,老年人常被定義為“廣場舞大媽”,孩子只有在周末才能來公園玩耍,彼此之間少有交集。

而今,公園里多了一處每個人都能參與的空間,公園不同的人群在這里相遇,讓有相同話題的人在這里相逢。通過公共社會的交往與聆聽,讓生命不同階段的人彼此照面,相互提醒和諒解,激發(fā)了人們對生活整體的想象力。

專家沙龍

全國各界大咖齊聚空間“嘗鮮”

共享空間開放首日,來自全國各地的眾多學者專家讓這里人氣倍增。大家圍坐在栽有多肉植物的木桌前,暢聊與公園的美好記憶,探討城市公共文化空間的發(fā)展思路。

沒有一言堂,不扯野棉花,飛揚的文思和親切的交流,讓整場會談文藝氛圍十足。

談及友好型城市,人民日報特約評論員羅小茗指出,無法思考老年對于社會意義的城市,是一座很不成熟的城市。而共享空間的價值就在于,讓城市中不同年齡階段的人們彼此照面,從而相互提醒,相互體諒。

華中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陳鶴也強調,公共空間是市民生活的必需品。它為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交流提供平臺,提升人們對于公共事務的協(xié)商能力,彌補了社會共情力的缺乏。

著名詩人、作家張執(zhí)浩認為公共空間寄托了人們對詩意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將文學帶到公共空間,喚醒人們內心最深處的柔軟。

武漢大學城市設計學院副院長程世丹認為城市的魅力和質量都體現在小小的公共空間里,除了老年人和孩子,共享空間也可以打造成為中年職場人士的交流場所。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秘書長王瑞合

阿里巴巴集團社會責任專家周丹薇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秘書長王瑞合、阿里巴巴集團社會責任專家周丹薇、武漢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間規(guī)劃研究中心副主任宋潔、《字繪武漢》主創(chuàng)徐鄭冰也都為共享空間的發(fā)展提出了寶貴建議。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共享空間

向你展示所有關于美好的一切

共享空間

歡迎樂于發(fā)現和分享美好的你

開放時間:每周二至周日上午9點至12點,下午1點至5點。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