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視聽】專訪烏蘭牧騎:草原文藝騎兵這么“潮”
2017-12-20 16:52:00 來源:人民網

環(huán)視聽

VCG111137712839.jpg

(2017年12月4日,為慶祝建團60周年,烏蘭牧騎藝術團的隊員在表演群舞《草原英雄小姐妹》。)

大雪節(jié)氣,廣袤美麗的內蒙古大草原被殘雪覆蓋著,時隱時現(xiàn)的羊群在荒草中仍然昭顯出一派生機。“環(huán)視聽”記者幾經輾轉來到了內蒙古自治區(qū)蘇尼特右旗賽汗塔拉鎮(zhèn),小鎮(zhèn)廣場上,一組巨大的人物雕像群尤其引人注目。他們是烏蘭牧騎初創(chuàng)團的9名成員,其中一名手捧哈達的年輕姑娘便是伊蘭。

記者在伊蘭家中見到了她,已經83歲的老人神采奕奕,精神頭很足。臥室的柜子上擺放著一張照片,那是1984年國慶期間,伊蘭和國家領導人習仲勛、烏蘭夫的合影,合影的旁邊是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給烏蘭牧騎的回信。

正是因為這封回信,最近烏蘭牧騎成了媒體關注的焦點,還登上了網絡熱搜。“60年了,這還是頭一回呢。”伊蘭打趣說道。

流動的文化館

伊蘭記得,接到這封特別回信的那一天風特別大。她剛剛收拾完房間,靠窗而坐,突然隊長孟克吉日嘎拉推門急匆匆地走了進來,高聲喊著:“回信了!習總書記回信了!”

今年7月,為了慶祝烏蘭牧騎建立60周年,西蘇尼特烏蘭牧騎舉辦了很多慶祝活動,退休了的老隊員、現(xiàn)在的新隊員,還有外地的隊員聚在一起唱歌、跳舞?;顒又?,大家萌生了把60年來的發(fā)展成果匯報給總書記的想法,于是就由16名代表聯(lián)名寫了封信,寄往北京。

孟克把信一字一句地念給伊蘭聽。總書記在回信中說:“60年來,一代代烏蘭牧騎隊員迎風雪、冒寒暑,長期在戈壁、草原上輾轉跋涉,以天為幕布,以地為舞臺,為廣大農牧民送去了歡樂和文明,傳遞了黨的聲音和關懷?!?/p>

“我們?yōu)跆m牧騎能發(fā)展到現(xiàn)在很不容易,你不知道,剛建隊的時候可苦著呢。” 伊蘭對“環(huán)視聽”記者說。 1956年,中央讓全國的縣一級都成立群眾文化館,但內蒙古多是牧區(qū),地廣人稀的,牧民居住得分散,不適合建設文化館。“于是,我們的文化局就想出了個法子,說做個流動的文化館試試?!?/p>

就這樣,會流動的文化館烏蘭牧騎成立了。在蒙語里,烏蘭是紅色的意思,牧騎是指樹上的嫩芽,“紅色的嫩芽”寓意初生的紅色文藝隊。

伊蘭就是在當時加入烏蘭牧騎的。她原本是縣團委干事,會唱歌跳舞,也愛好文藝。包括她在內,首批烏蘭牧騎成員一共9人,都是從內蒙古各地調入的。很快,9個人乘著兩輛馬車,扛著紅旗就下牧區(qū)了。

伊蘭對團隊第一次演出時的情景記憶猶新。那是在冬末,天氣很冷,一行人來到了溫都爾廟。時任隊長烏力吉陶格陶提前派人把演出的消息擴散出去,當?shù)氐哪撩窀械胶苄迈r,紛紛跑來圍觀,有100多人,甚至附近十里八村的人都趕來了。那時候演出沒有舞臺,在蒙古包門前立兩根柱子,搭上棕色的布,就是幕布。9個人的表演很簡單,都是自己編排的歌舞小品,“主要是展示農牧民的日常勞動和生活。隊員們先去體驗,在打草場上勞動,知道了草怎么打,怎么捆,怎么拉上馬車,就編出了《打草場上》這支舞。那次演出,牧民們一直在臺下叫好。結束后,很多牧民激動地拉著隊員說,這是他們第一次看表演?!澳撩駛儫崆榈幕貞?,讓我覺得充滿成就感?!币撂m說。

除了演出,烏蘭牧騎還輔導群眾的業(yè)余文化生活。國家發(fā)生了什么大事,有什么新的方針政策,隊員們就給大伙念報紙。給牧民傳遞科學知識和生活觀念也是重要內容,伊蘭順口念了一段:接羔以后要洗手,早晨起來漱漱口……“在演出前或演出當中讀幾句,把宣傳和演出融為一體。”

在烏蘭牧騎初創(chuàng)時期,每年的5月一開春,隊員們就帶著行李,以鐵路為分界線,開始長達半年的流動演出。春天離家,等到秋天回來時第一場雪已經下了,歸途中,遇到暴風雪是常事。蘇尼特右旗面積22300平方公里,當時牧民近9000人,大家住得很分散,烏蘭牧騎的隊員堅持哪怕只有一個農牧民也要去演出,最遠的時候到過200多公里外。

離家時間久了,有時候好幾個月都洗不上澡,時常覺得渾身發(fā)癢,有的隊員把抽過的煙灰涂抹在腳丫上止癢。演出條件很艱苦,全靠發(fā)自內心的熱愛和意志支撐,平時誰有個頭疼腦熱也都堅持表演。伊蘭懷孕7個月時還在演出,后來不幸在舞臺上早產了。“盡管如此,我的愛人還是特別支持我的工作,倆人從來沒有因為這方面鬧過矛盾?!?/p>

在幾代人的努力下,烏蘭牧騎逐漸壯大起來,如今內蒙古草原上活躍著75支烏蘭牧騎,每年演出超過7000場?;叵肫甬斈暝诓菰系娜兆?,伊蘭感慨萬千?!拔谈袢绽铡⑸=芏嗉?、劉殿如、額爾敦畢力格、額日和木、荷花和娜仁圖雅……”她將另外8位隊員的名字一一念出,可惜現(xiàn)在大部分離開了人世,只剩下她和荷花兩人。

烏蘭牧騎為基層牧民演出2.jpg

(烏蘭牧騎初創(chuàng)團隊下基層為牧民演出)

“牧民和我們的感情很深厚”

“牧民和我們的感情很深厚?!币撂m反復說著這句話。每次到蒙古包演出,熱情的牧民老鄉(xiāng)總會宰羊招待烏蘭牧騎隊員。按照制度,每吃一頓飯,隊員要給牧民交糧票,但牧民死活都不收,隊員們只好在離開時悄悄把糧票放到牧民被子下面。每次演出完離開一個地方,大家都舍不得,有些老媽媽還會抱著隊員哭,馬車走出去很遠,回頭一看,老媽媽還在原地張望。

隊員們之間也培養(yǎng)出了深厚的感情。伊蘭多次提到隊長烏力吉,在她眼里,烏力吉是個全才。他曾經留學日本,會寫曲子,也會拉琴,在后來的團隊生活中成了大家的教練和指導員,從生活到工作各方面指點關懷,對伊蘭的影響很大。

初創(chuàng)團里的三個女孩荷花、娜仁圖雅和伊蘭當時是轟動草原的烏蘭牧騎三姐妹,她們好到總鉆一個被窩?!翱上热室呀洸辉诹?,”伊蘭臉上露出悲傷的神情,“荷花現(xiàn)在也在病中”。

伊蘭還講到了后來加入烏蘭牧騎的巴圖朝魯,他在烏蘭牧騎工作了近30年,后來成為著名的兒童音樂創(chuàng)作家?!八俏覀?yōu)跆m牧騎走出去的人才,”伊蘭自豪地說,“他對我的幫助很大,沒有他,我可能就回不到烏蘭牧騎了?!?/p>

看到記者疑惑的表情,伊蘭講起了曾經被迫離開烏蘭牧騎的一段往事。

那是在“文革”期間,烏蘭牧騎遭遇了毀滅性的打擊,男隊員被送去化工廠勞動,女隊員被分配去賣菜、賣藥,烏蘭牧騎徹底“癱瘓”了。伊蘭和愛人因為莫須有的“罪名”被打成反革命,關進了“牛棚”。家里幼小的兒子沒人照看,只能跟著伊蘭一起坐牢。

“那是我人生中最絕望的時候?!币撂m說,在被批斗期間,她生了重病,偷偷從家里帶了瓶紅藥水。牢房里沒有柜子和抽屜,她只能把藥水藏在枕頭下。有一次她被拉出去批斗,兒子翻出了這瓶藥水,餓急了的孩子以為是紅糖水,就一口喝光了。伊蘭正在外面挨批,突然有人跑來告訴她: “你兒子舌頭都伸出來了” 。她一聽,當場就蒙了,腿腳發(fā)軟,差點暈倒。她發(fā)瘋似地拽著紅衛(wèi)兵喊著:“要是兒子有個三長兩短,我也不想活了?!奔t衛(wèi)兵這才把孩子送去醫(yī)院急救。孩子的命撿回來了,卻也留下了后遺癥,嗓子受到傷害,再不能唱歌了。說到這里,伊蘭的眼睛泛出了淚花。

后來,伊蘭被分配去防疫站賣藥,平反后,又分到了婦幼保健站工作。但她一直關注著烏蘭牧騎,“文革”結束后,烏蘭牧騎劫后余生,重新組建發(fā)展起來,巴圖朝魯當了隊長,在他的幫助下,伊蘭重新回到了烏蘭牧騎。

“一回來,我就趕上了新中國成立35周年。”伊蘭興奮地說。1984年,國家民委給內蒙古文化局下發(fā)通知,設計內蒙古彩車表演團,參加天安門廣場國慶35周年巡禮的匯報演出。彩車是巴圖設計的,國慶當天,彩車在天安門前駛過,12名烏蘭牧騎隊員在彩車上進行了表演,伊蘭也是隨隊成員。他們還在民族文化宮給習仲勛和烏蘭夫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表演了節(jié)目,并和他們握手、合照。

說起這些,伊蘭仍興奮不已。

烏蘭牧騎和國家領導人合影.jpg

(1984年,烏蘭牧騎隊員在北京民族文化宮為國家領導人演出。)

越來越“潮”了

“雖然我已經不表演了,但我一直都在關注,現(xiàn)在年輕的隊員我也都認識,逢年過節(jié),孟克他們都會來看我,”伊蘭說,“現(xiàn)在烏蘭牧騎變化可大了?!痹谝撂m眼中,如今的烏蘭牧騎,已經發(fā)展成了現(xiàn)代化的機構單位,和他們當時的“野隊伍”截然不同。

“現(xiàn)在烏蘭牧騎藝術團的成員,都是從專業(yè)藝術學校畢業(yè)后,參加全國統(tǒng)一招聘考試考進來的。團隊的生活很充實,每天早晨,老師組織隊員們訓練,平時團隊也會聘請大城市的老師來進行一個月左右的不定期培訓?!?隊長孟克對記者說,“我們?yōu)跆m牧騎的工作依然是下基層為農牧民服務,它的基本職能沒有變,為牧民宣傳、輔導、服務、演出?!?每逢“那達慕”(草原盛會)或其他的草原節(jié)慶活動,比如每年的駱駝文化節(jié)、草原珍珠節(jié)、烏蘭牧騎藝術節(jié),烏蘭牧騎都是主角。除了演出之外,有經驗的隊員還會指導培訓各個旗縣鎮(zhèn)的業(yè)余文藝隊。

2012年,烏蘭牧騎發(fā)生了一件大事。受國內一家文化企業(yè)和美國有關慈善基金邀請,一直下鄉(xiāng)的烏蘭牧騎走出了國門,去參加美國的慈善巡演。隊員們大都沒出過國,都興奮不已。

隊員楊洋清晰記得到達美國的第一站時,他們表演了蒙古族傳統(tǒng)宮廷舞蹈《薩仁呼和》,臺下的華僑和美國民眾,給予了熱情的掌聲。在為期一周的巡演中,烏蘭牧騎還和美國本地的樂隊合作,讓他們也學到許多流行音樂的技術。這次巡演后,烏蘭牧騎又先后去了歐洲、非洲,這些演出,讓烏蘭牧騎在世界上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除了國際化,烏蘭牧騎還有一個巨大的變化,那就是越來越“潮”了。過去,烏蘭牧騎的受眾一直是本地的農牧民,以中老年群體為主,青少年少一些;而現(xiàn)在,為了吸引年輕一代,烏蘭牧騎也開始注重新的宣傳形式,比如采取新媒體直播的方式,讓烏蘭牧騎被更廣泛地關注了解,讓更多的年輕人接受。

“歌舞形式上也有了很大的創(chuàng)新,團隊在編排歌舞時,會結合現(xiàn)代蒙古舞的特色,也會結合一些流行元素。畢竟時代在發(fā)展,必須得借鑒一些現(xiàn)代的東西。傳統(tǒng)的要保留,現(xiàn)代的也要融合?!泵峡苏f。

“現(xiàn)在這個社會有各種紛繁復雜的東西,草原上的年輕人也愿意去大城市尋找更大的機會,賺更多的錢?!泵峡苏f,“但依然還是有很多年輕人愿意留在烏蘭牧騎,去繼承發(fā)揚烏蘭牧騎為基層服務的紅色精神,我們一點也不擔心會失去接班人?!保ㄈ嗣袢請笾醒霃N房·環(huán)視聽工作室 李璐璐)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