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門課值幾千萬!北大教授課價超越小鮮肉|睡前聊一會兒
2017-09-19 22:37:00 來源:人民網(wǎng)

思聊

睡前聊一會兒,夢中有世界。大家好,我是黨報評論君。今天我們繼續(xù)聊聊知識付費。今天北京大學的薛兆豐老師火了。有新聞報道,《薛兆豐老師的北大經(jīng)濟學課》在知識付費平臺“得到”上已有17萬訂閱,以訂閱價199元計算,估計進賬超過3000萬。在小鮮肉動輒幾千萬的片酬面前,終于有一位教授證明了知識的價值,很多人感到解氣。

有人說,今天是知識付費時代。其實為知識付費從未遠去,以前孔子開課也收肉干,如今人們買書也是為知識付費。準確地說,是互聯(lián)網(wǎng)知識產(chǎn)品價值變現(xiàn)的時代終于來了。評論君在學校時,曾有幸上過薛老師《法律經(jīng)濟學》。記得有一天課上,薛老師心事重重:波斯納的《法律的經(jīng)濟分析》英文新版剛出了,紙質版賣110美元,電子版賣99美元,紙質版可填書架,但電子版做筆記與檢索更方便,買哪本呢?他是“理性人”,他需要權衡。在幾年前,可能很少有人愿意如此為電子版權掏腰包,但今天這樣的人在越來越多。

從“分答“到“微博問答”,從“喜馬拉雅”再到“得到”,知識付費產(chǎn)品一夜之間,如雨后春筍。據(jù)一份阿里的研報顯示,以90后為主的知識付費用戶已達5000萬,預計今年知識付費的總體規(guī)模將達500億元。這是一堂課值3000多萬的社會基礎,也就是所謂的商業(yè)風口。但這個數(shù)據(jù)似乎依然沒有回答:當人們?yōu)橹R付費時,到底在購買什么?真的只是經(jīng)濟學原理嗎?

或許,首先是在買一服知識焦慮的“舒緩劑”。前幾天,有朋友在朋友圈中曬出截圖,他買的付費項目不少,但聽得不多。與知識爆炸一同到來的,正是知識焦慮,一次訂閱恰如買本書回家,可以不看,但必須買個心安。其次,也是在支付一筆信息篩選的“過濾費”??磿x書費腦,主講人的講解,本質上是在提供一套不燒腦的消化系統(tǒng),將知識的“紅燒肉”燉爛了,保證入口即化。還有呢,是購買一個強制學習環(huán)境。付費了,就肉疼了,肉疼了就必須跟進,這也是為什么一個免費的公眾號的打開率只有5%,而一款付費軟件可以有30%的打開率的原因所在。

終身學習,每個人都希望成為更好的自己,知識經(jīng)濟所言非虛。而這對專業(yè)知識生產(chǎn)者尤其是象牙塔里的教授們不失為一種提醒:在大學的知識生產(chǎn)車間與普通大眾知識需求之間,依然存在著一個人跡罕至的巨大知識市場,而陽春白雪的知識要更好地走進大眾,必須實現(xiàn)“轉譯”,就像蘋果手機將“全鍵盤”簡化成一個Home鍵一樣,知識生產(chǎn)者需要具備大道至簡的產(chǎn)品經(jīng)理思維。相比國外學術圈有不少擅長將專業(yè)知識通俗化的學者,這種打通專業(yè)的工作,正是今天中國學者們的軟肋,也是薛兆豐們脫穎而出、出奇制勝的原因。

面對一個如此“市場化”的教授,總有人不免擔心他們是不是會“不務正業(yè)”。是的,不管哪個教授,專業(yè)課總是他的主業(yè)。但我們也相信,一位老師如果能用最通俗地方式讓17萬學生聽得津津有味,那么最大的受益者其實是在校的學生,因為這門課已經(jīng)“至簡”,也就有了“深入”所需的最堅實的基礎。這正是:知識付費方興未艾,大學問請放馬過來。(人民日報中央廚房·思聊工作室出品 )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