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曝光,兩份聲明。24小時之內,“無印良品部分進口食品產自日本核污染區(qū)”事件幾經反轉,人們的疑惑卻有增無減:既然禁止進口了為何還能在國內銷售?為什么故意遮擋原標簽?既然產自非輻射區(qū)外包裝上為何不說明?雖然產地是非輻射區(qū)但原材料會不會來自輻射區(qū)?以及,該相信誰?
以上種種,均繞不開一個關鍵詞——“核污染區(qū)”。究竟何為核污染區(qū)、這個區(qū)域又有多大?其實并不存在一個嚴格意義上公認的定義。從進口角度講,2011年福島核事故發(fā)生后,各個國家和地區(qū)相繼采取措施限制進口日本部分地區(qū)的食物,但頒布的進口禁令范圍存在差異。在這個國家限制進口的,可能在另一個國家是解禁的。具體到中國,對日本食品農產品的進口禁令,從最開始的5個都縣擴展到12個,后又刪減至目前的10個都縣。橫向對比其他國家,中國的禁令是覆蓋面最廣的。
一款產自日本的食品,究竟需要通過怎樣的層層把關才能最終和中國消費者見面?追根溯源,從引發(fā)日本食品禁令的日本福島核事故說起。
哪些日本食品允許進入中國?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部海域發(fā)生里氏9.0級地震。地震和隨之而來的海嘯,導致東京電力公司運營的福島第一核電站發(fā)生核泄漏。福島第一核電站位于日本福島縣,距東京直線距離約220公里。事故發(fā)生后,各國相繼采取措施限制進口日本部分地區(qū)的食物。
2011年3月24日,中國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下稱質檢總局)公告稱,日本福島核電站泄漏事故已對當?shù)厥称忿r產品造成嚴重污染,自即日起,禁止進口日本福島縣、栃木縣、群馬縣、茨城縣、千葉縣的乳品、蔬菜及其制品、水果、水生動物及水產品,并對產自上述地區(qū)的其他輸華食品農產品加強檢測。同年4月8日,質檢總局發(fā)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從日本進口食品農產品檢驗檢疫監(jiān)管的公告》(總局2011年第44號公告),限制范圍進一步擴大,禁止從日本福島縣、群馬縣、栃木縣、茨城縣、宮城縣、山形縣、新潟縣、長野縣、山梨縣、琦玉縣、東京都、千葉縣等12個都縣進口食品、食用農產品及飼料。
2011年6月,質檢總局下發(fā)通知,允許日本山梨、山形2個縣2011年5月22日后生產的符合中國要求的食品、食用農產品和飼料進口。同時,自通知下發(fā)之日起,允許輸華的日本食品、食用農產品和飼料中,除蔬菜及其制品、乳及乳制品、水產品及水生動物、茶葉及制品、水果及制品、藥用植物產品外,不再要求日方出具放射性物質檢測合格證明。所有允許輸華的日本食品、食用農產品和飼料仍需日本官方出具原產地證明。
也就是說,來自日本福島等上述10個都縣的食品、食用農產品及飼料,至今仍是嚴禁對華出口的。其它地區(qū)允許輸華的日本食品、食用農產品和飼料,都必須提供日本官方出具的原產地證明,部分產品還須日方出具的放射性物質檢驗合格證明。原產地證明中,需表明產品名稱、出口/目的地、原產地、產品主要加工原料的產地、從產地到發(fā)貨地和中國目的地的運輸方式及路線、從主要原料產地到加工地的運輸路線等等信息。
無印良品聲明中兩款商品的原產地證明。
除了進口國的質檢法規(guī)之外,日本政府也會針對部分縣的產品檢測輻射量,并將超出輻射量的列入禁運清單,禁止流入市場。